了解城市个性 方能因地制宜
祝敬国说,“城市发展有自身的历史积淀,不同城市的智慧建设关注点要有所差异,目标也要各不相同,不能千城一面。因此,在着手智慧城市规划和顶层设计的时候,就要着眼于现实状态和本地区的地域特点、资源特点、人文特点,科学地展望未来。”因为城市规划是一项极具前瞻性的工作,必须把智慧城市建设当作一个复杂的大生态系统来规划。
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湖南省株洲市曾饱受污染之苦。在此背景下,云龙示范区在发展中将“两型”建设和智慧城市紧密结合,依托职教城的人才优势,确立了科技手段用上,教育产业优先,人才培养为支撑的发展思路,构建了以职教培训、研发与创意服务、总部经济与商务金融、旅游服务、物流与临空服务以及都市农业为代表的“两型”产业体系。对于云龙示范区而言,智慧城市不是空泛的概念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过程。已经建成的云龙发展中心工地是全省首个三星级绿色建筑,保守估计比传统建筑节能30%以上。而在建的龙母河水资源利用工程中,则包含了全国最大的雨水收集体系,该体系建成后,不但能满足景观的需求,而且能实现防洪的作用。
目前,云龙示范区已被定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区、国家低碳生态试点城,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创建工作也已通过住建部审查,实现了“两型社会”和智慧城市双翼齐飞的发展目标。云龙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曙红告诉记者:“云龙的建设目标就是像美国的硅谷一样,让森林点缀厂房,这些厂房全是企业总部和孵化器,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建设智慧城市,不能等靠要,要创新。”
随着城市的膨胀,全世界都在饱受城市病的煎熬。人口膨胀过快,交通拥挤不堪,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过度,安全隐患明显等各种“城市病”与日俱增,加上突发性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城市管理难度加大,集中考验着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而易见的是,很多问题已经难以用传统的手段加以解决,必须借助智慧战略从更高的层面上加以梳理和改善。智慧城市的出现无疑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已成为医治“城市病”的最佳良药。但是不同城市感染的城市病也各不相同,如果不能够对症下药,恐怕会延误病情。
这就要求我们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健全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网络;同时完善各类预案,预防、排查、控制和消除电网、地下管网、道路桥梁等设施的安全隐患,以增强城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当然,还须借助智能手段深化城市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完善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使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系统与城市的公共资源无缝对接。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和民族间的风俗习惯和生活需求相差较大,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风俗习惯、生活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性,避免建好以后出现设备使用率低、触犯民族禁忌等问题。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讲,政府部门应该支持的不是应用、设备和投资的数量,而是要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智慧的功能,以公共资源的公正、合理、高效的调配,满足市民的具体需要。由于各地的具体条件、需求是不一样的,怎样通过现有的技术架构来满足这些需求,是当前的努力方向。
总而言之,智慧城市一定要以为居民服务为发展目标,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舒适。智慧城市建设也不是比拼谁设备先进、技术高新,而是结合地方实际需要,量身定做最优化的、最合理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智慧城市的建设才能算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