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我在2008年左右就写过文章,建议新能源企业发展不要操之过急,政府也不要在每个城市都建新能源基地。我国100多个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造基地,把新能源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跟上面提到的一样,政府投入效果不大,拖累了银行和企业,最终大家都吃了亏。
政府应该做的,是尽快为产业“断奶”。制定好相关政策之后,不要去着力拉动投资、扶持发展,而是应该把新能源发展的产业环境治理好,将企业放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中历练,使之学会自我成长与约束。
突破瓶颈亟须产业升级
记者: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比如“并网难”等问题。您认为要突破瓶颈,需要做怎样的产业升级?
李俊峰:“并网”是电网和发电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一旦符合条件,便可尝试并网。目前我国新能源并网难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新能源发电厂的建设和电网建设不匹配,电力设施建成了却无法将电输送出去;二是发电能力过剩,装备不能满负荷运行,进而出现弃风、弃电现象;三是我国的电价定价机制导致的现实问题:在我国,审批电价需要合理的负荷数和达到要求的运行小时数,为了新能源发电并网和满发,需要其他发电设施放弃应有利益,在利益平衡不能达成时,就只能放弃合理的新能源发电容量,比如风电就只能弃风。
要解决以上问题,也要从3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电网建设,争取把电“送”出去。2012年底我国风电并网总装机6083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全年发电量1004亿度,首次超过核电发电量。但建成后,发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导致部分风电场风机不能及时并网。其实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几个重要的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中,由于外送能力有限,出现了大量弃风,比如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甘肃等地,这些问题主要是外送通道不足造成的。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还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风电场开发由地方批准,电网建设由中央批准,风电场的发展建设速度比电网的建设速度要快得多。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体制问题,亟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