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印证的是,赵国华常常乐此不疲地向人们宣传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的智能楼宇理念和未来理想的人居情景:电子设备、影音产品及通讯网络连接在一起,通过施耐德电气提供的能效管理系统,家中所有开关都可集成在一个控制面板上,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户外,人们都可以自由操控家中的电器,避免能源浪费。这样的系统,可以让家庭每年减少30%的能耗,实现能源再利用。
这样的描述方式,似乎在提醒人们,施耐德电气正努力从一家传统的B2B公司转型成为B2B和B2C并重企业,并开始用消费者语言与外界进行交流。
这家成立于1836年、脱胎于一家铸造厂,并最终靠专业武器制造发家的老牌制造商在1891年决定进军新兴的电力市场,实现了对自我的第一次突破。战后,施耐德电气逐渐停止武器制造,通过重组和与西屋合作,将业务全部转向建筑、钢铁和电力工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力工业突飞猛进,施耐德电气抓住机遇迅速调整,将业务重心锁定在电力工业。
赵国华也是在那个时期被派往中国5年,主管市场和销售。20年后,赵国华和施耐德电气也许已经对中国市场了若指掌,但时代已经开始了另一次转身。这家177岁的欧洲企业在市场越来越科技化和人们消费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必须迅速调整步伐跟上。
赵国华认为,工业化、数字化和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三个机遇。很多城市也在提打造智慧城市,在交通管理、用水管理和电子产品上,智能化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大。
在施耐德电气战略图中,全球市场被清晰地划为三个部分——成熟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中国市场。施耐德电气没有将中国划入发展中国家经济体,而是将它单独列出来,提出和实施一套不同于成熟国家与其他新兴国家的独特战略,目前,中国已是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
“不过,创新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并不是确保转型成功的所有,执行力才是决胜的关键。”朱海说,影响变革的最大因素在于人才。“新业务的成长速度,取决于我们人才是否到位。如何吸引到更多风险管理、合同管理、咨询、商业管理类的人才,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
因此,加速本地人才成长的计划也变得格外重要。据王洁介绍,施耐德电气全球会增加很多岗位,吸引中国本地的人才加盟。这些人才不仅可以在中国工作,还可以到世界各地的相关岗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