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进入城市,还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就整个世界而言,城市化的进程无疑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进,而且也相对地集中在第三世界国家。
毫无疑问,这是如今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过程,也是它的结果。一方面,作为定居空间之一的城市被赋予了现代生活几乎全部的意涵,城市在相当的程度上定义了现代生活;另一方面,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确保支撑资本增殖的消费主义的实施,“城市”必须不断地被生产出来。在这样的语境中,对城市的规划和研究已经不应该,也无法在传统的方法和架构中进行,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视野。
就城市规划而言,中国现在有一个很热门的词:智慧城市。且不说这一源于IBM公司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概念转换为smart city,继而翻译成汉语“智慧城市”是否恰当,虽然也有论者争辩说,我们所倡导的“智慧城市”不同于smart city,但很多城市都纷纷将其作为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很多城市规划者和城市管理的规划者们也已经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为我们设计一个无比美妙的城市图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强力支撑、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物联网覆盖全城,各种社交网络普及,“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更有鼓吹者将其命名为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股票市场上“智慧城市概念股”已经隆重上市,先声夺人,各类资本纷纷涌入、跟进,圈钱,圈地,投资,产出的产业链呼之欲出,不仅证券等金融市场火爆热烈,在实践层面,很多城市也已经进入设计甚至实施的阶段。
然而,我们要问:这样的城市是我们渴望的现代城市吗?在技术和资本操纵的城市中,人在哪里呢?社交网络能解决城市中人日益严重的等级化吗,能让越来越多的自闭症、抑郁症患者加入到一个健康的社会空间中来吗,能克服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吗?物联网能真正打破已经按资本或贫富基本完成的空间分配格局吗,能让虽然只能居住在外环之类属于郊区的人们真正地享受仿佛如在中心城区的各种社会资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