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形势下,要想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便不能像在经济高速发展期反复做过的那样,通过“形象工程建设”来确保就业了,必须通过可提高生活质量(QoL)的服务来增加居民数量,并增加就业机会以巩固社区的基础。
不过,这方面的问题是,仅凭1家企业或者单一行业难以构筑并提供智慧城市所要求的服务。
不同行业间的合作不可或缺
就拿普及纯电动汽车来举例。如果汽车企业只生产纯电动汽车,那么,纯电动汽车肯定普及不了。只有充电桩的建设跟上了,用户才能放心地使用纯电动汽车。
关于充电桩,虽然寄希望于加油站及便利店等其他行业进行设施建设,但如果没有看到纯电动汽车商业化已有眉目以及对其主业会产生乘积效应,这些行业是不会进行投资的。双方要取得步调一致,那么就必须有某种合作的框架。
仅从纯电动汽车来看,就已需要行业间进行合作,如果对象扩大到汽车与电车的联动,以及地区能源管理,那么显而易见,更大范围的行业间合作将势在必行。但是,目前虽然有业界团体,但却没有不同行业间的合作团体。产业界出现了这样的声音:仅限在业界内进行讨论已有江郎才尽的感觉。现在有必要掌握其他业界有什么产品及服务,以及哪里有合作机会等信息。
创建服务的三个观点
2012年8月日经BP社主导成立了“智慧城市及服务研究会”,这是力图满足上述需求的举措之一。在同年11月之前,该研究会通过对先进事例进行研究、对成员企业所拥有的产品及经验进行组合,为创建新型服务反复进行了小组讨论等。2013年1月15日,作为2012年的活动报告,发布了研究会秘书处汇编的文件。
该文件认为,在创建智慧城市及服务方面,以下三个观点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