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可靠的信息和数据采集技术
可靠的信息和数据采集可以认为是智能电网接受到的第一手资料,电网所有的智能化的实现都依据它采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如果信息和数据采集失误,电网所作出的一切判断指令都可能是错误的。
对于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必须处理好电力系统中时间服务器的时间基准,应该考虑到时间服务器失调等情况,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所用的时间服务器对时装置多采用的是GPS系统,随着我国北斗系统的商业化运行,国家出于战略和安全的考虑,同时随着北斗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经受起实践检验后,势必提高北斗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对时装置中的使用范围。因此在针对我国智能电网的可靠的信息和数据采集技术研究过程中,不应当忽视这一点。
实现可靠的信息和数据的采集首要的任务是开发和设计出安全可靠的信息和数据采集设备,必须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双向通信,通过信息和数据的反馈来验证采集到的信息和数据是否是所需要的,针对信息和数据做出安全可靠的预处理。为获得可靠的信息和数据采集必须处理好采集设备的EMC、EMI问题。
(3)微电网接入大电网后的运行控制和保护技术
随着我国能源战略的需求,以新能源分布式发电为主的微电网必然会有接入大电网的诉求。
美国对于以新能源分布式发电为主的微电网并网标准作了规定: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分布式电源必须马上退出,这就大大限制了分布式能源效能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目前配电系统所具有的无源辐射状运行结构以及能量流动的单向、单路径特征,使得分布式发电必须以负荷形式并入和运行,即发电量必须小于安装地用户负荷,导致分布式发电能力在结构上就受到了极大限制。与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相比,微电网接近负荷,不需要建设大电网进行远距离高压或超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线损,节省输配电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由于兼具发电、供热、制冷等多种服务功能,分布式能源可以有效地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达到更高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微电网接入大电网是能源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研究微电网接入大电网后的运行控制和保护技术也是目前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2]。
由于微电网本身所具有的可靠性相对于大电网是比较差的,而且微电网的发电稳定性随着周围的环境变化较大,所以必须切实的处理好微电网接入后的运行控制和保护问题。
4 结论
我国国家电网公司确立了智能电网三步走的原则,2011年~2015年是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因此必须切实的把握好根据我国长期的能源格局情况下智能电网的内涵,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好智能电网发展的驱动力,有针对性的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对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分析是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从国家电网公司的投资发展环境看,智能电网是大势所趋,对于智能电网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内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是确保智能电网的概念不被弱化的关键,也只有确切的把握好智能电网的内涵才能挖掘出内在的发展驱动力,才能有的放矢的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5 参考文献
[1]周渝慧.智能电网:21世纪国际能源新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0
[2]张建华,黄伟.微电网运行控制与保护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7
[3]何光宇,孙英云.智能电网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4]Commission European.SmartGrids:European technology platform [EB/OL].http://www.smartgrids.eu/.
[5]丁道齐,祁维武.中国智能电网的实现:挑战、问题和实现[J].中国电力,2011.11 第44卷第11期
[6]刘振亚.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谈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人民日报.2009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