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丁 明(1956-),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外专局“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主任、安徽省新能源利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新能源发电与节能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可靠性与安全防御、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发电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等。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973项目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项目、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完成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在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优秀学术论文奖8项。兼任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电力行业可靠性管理委员会委员等。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安徽省学科拔尖人才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记者: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科研特色和重点研究方向有哪些?
丁教授: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科研特色主要体现在:集中骨干力量,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急需领域,产学研密切合作,长期从事新能源发电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凝练,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伏系统技术、风力发电变流与控制、分布式发电与智能电网技术、能源安全与电力系统可靠性、飞行器电磁环境与雷电防护技术、电机优化与控制技术、新型电力传动系统、特种电源系统等。近三年来,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和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完成企业委托项目80余项,到帐科研经费达1.15亿元。其中2010年度到帐科研经费7 000多万元,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另外,与安徽、北京、新疆、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一批知名企业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系列化光伏并网逆变器、MW级风力变流器、智能电网保护与控制装备、新型和特种电机、高压变频设备等成果得以产业化,部分产品在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并出口国外。
◎记者: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很有特色,请您介绍一下。
丁教授:我校非常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和投入。电气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群,在学校211工程建设支持下,近三年来投入3 000余万元重点建设了以下科研平台。
(1)光伏系统研发平台。拥有30 kWp、5种不同光伏电池屋顶电站和逆变装置,配有电流 - 电压曲线测试、光伏模拟器、光伏水泵测试系统、可编程直流负载等重点设备,具备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水泵、系列化光伏产品的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