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尽管中央和地方上有如此大力度的补贴政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并未因此而获得太大发展。据中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仅销售新能源汽车12791辆(纯电动汽车11375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416辆),而我国2015年目标是50万辆,相比于惨淡的“成绩单”,上述目标犹如“天方夜谭”。
产业化推广有望破局
“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关键如何实现产业化、商品化,这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中国第一集团公司董事长徐建一在两会期间公开表示。与徐建一的观点类似,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认为,新能源汽车一定要商业化,要市场化,本着这样的目标,有困难就解决困难,有问题就解决问题。长期财政补贴难以为继,要在社会上建立一个能够给电动车充电的使用环境的条件。
对企业来说,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发展过程要做到技术上可能,主要指产品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产品技术上是可能的,性能、安全可靠;经济上可行,标准是当政府补贴下降,或者没有补贴,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营,用户也要能够承受;环境上可容,则指的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无论充电、换电,应当便捷。
“政府公务车采购应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增加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对新增政府公务车、出租车、公交车等,按比例强制配备采购新能源汽车,以此凸显政府政策导向功能、增强新能源车的示范效应;对购买新能源车简化上牌、年检等流程,减免或免除年检、道路通行、泊车等收费;国家应尽快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的支持政策,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积极投资建设。”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也纷纷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建言献策。
徐建一则认为,要从材料源头开始考虑,推进电池技术方面的突破,因为在性能和成本上,电池是待突破的关键;鼓励市场推广,培育使用环境,这需要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支持;建议汽车行业利用各种联盟来突破共性技术,共享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