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无线自动识别技术,又称为电子标签技术,RFID技术具有众多优点,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安全、防伪等领域[1,2],作为条形码等识别技术的升级换代产品,近年来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RFID迅速发展起来。
而"物联网"的内涵是起源于由RFID对客观物体进行表示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这一概念,并不断扩充、延展、完善而逐步形成的。
智能电网(SmartGrid)、物联网(ElectronicProductCodeNetwork,简称EPCNetwork)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需求和研发的相互推动下,迅速热遍全球,本文在综述智能电网、物联网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的同时,提出了我国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并在应用前景下提出智能电网中物联网技术框架。
物联网的概念
根据欧盟第7框架下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组在2009年9月1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定义: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被定义为基于标准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协议。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架构。物联网中的"物"都有标识、物理属性和实质上的个性,使用智能接口实现与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
该组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便于欧洲内部不同RFID和物联网项目之间的组网;协调包括RFID的物联网研究活动;对专业技术平衡,以使得研究效果最大化;在项目之间简历协同机制。
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物联网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物联网可划分为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3层体系,如图所示:
物联网3层参考体系架构
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是物联网的核心能力。全面感知是指利用RFID、二维码、GPS、摄像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感知、捕获、测量的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送是指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处理是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3]。
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的智能电网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从大电网和中低压电网2个角度同时切入,已经完全成熟并产业化的成果相对较少。但在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为发展智能电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09年国家电网投资达3500亿元,重点仍然在于特、超高压电网以及跨区送电工程。2009年起,国家电网,3~5年,投入五六百亿元,60-80%投往远程控制、交互智能等
我国电网的建设现状中有两个突出矛盾:
a.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消费增长十分迅速,满足电力需求的任务繁重。
b.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同时现有电网网架结构不够坚强,制约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
考虑我国电网建设的现状,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电网生产中,应该参考欧美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路线和方案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