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由万向集团发起的中国锂电海外并购第一案,最终以并购对象A123破产而宣告流产。
10月16日,美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宣布,由于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已经向特拉华州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同时,A123决定终止和万向集团的收购事宜,并与美国江森自控集团(下称“江森自控”)达成一项1.25亿美元的资产收购协议。
在此前两个月,A123曾与万向集团签署一项投资协议,万向集团将以4.65亿美元收购A123系统公司80%的股份。
一位接近A1 2 3创始人、大股东蒋逸明的人士对媒体透露,江森自控收购的仅仅是A123的汽车业务,A123旗下的电池材料和电网储能业务不在收购范围内。
国内一家锂电材料公司的高层10月下旬对《新产业》表示,A123旗下的电池材料和电网储能业务也随后拍卖,大约在11月20日左右就会公开A123剩余资产的标书,“我们也准备参与电池材料资产的竞标。”
“A1 2 3的破产主要在于缺乏市场和政府推动力。而在中国市场,纯电动汽车市场前景非常美好, 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投资纯电动汽车产业。”专注锂电行业的投资人陈秋东说。
立凯亚以士能源科技上海公司总经理杨智伟也表示,A123拥有世界领先的锂电核心技术,还与不少汽车企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都是收购A123 资产的价值所在。
10月17日,万向集团美国分公司总裁倪频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表示,万向显然不会轻易放弃。万向集团在美国代理律师Bo j a n G u z i na也表示,虽然A123同意以1.25亿美元价格将汽车业务售予江森自控,但该交易同样需要经过法院审核。
A123破产
10月16日,A123表示,由于缺乏充足的营运资金,无法如期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公司根据Chapter11法规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避免遭到破产清算。
A123还明确表示,由于美国市场电动车需求低迷,导致高级汽车用电池行业的产能过剩。
陈秋东指出,A123的破产主要是因为下游应用市场的低迷,此外还有美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乏力。
昔日锂电行业“黑马”A1 2 3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得到了许多国际汽车企业的青睐。与A123合作的客户包括通用、宝马和菲斯克,同时沃尔沃公交车、伊顿、BetterPlace换电模式的电池都是由A123 供应。
但是,现有动力电池性能还不能满足汽车性能的需求,纯电动汽车还没有得到大多数消费者认可,是铁一般的现实。就连新能源车的先驱者丰田公司也成为首个纯电动汽车业务的放弃者。
9 月底, 丰田副总裁内山田武( T a k e s h i Uchiyamada)宣布,丰田将叫停纯电动车业务,并承认自己对纯电动汽车市场和电池技术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存在误读。
大众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在9月底的巴黎车展期间也明确指出,针对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型两种技术,大众汽车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更适合未来发展。
同样在巴黎车展上,奥迪A3、沃尔沃V40、三菱新款欧蓝德都展出了其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的车型, 并宣布在未来数年内推向市场。
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此消彼长已成为市场一个明显特征。
“目前动力电池的技术和成本均难以完全满足纯电动汽车的需求。”深圳新能源汽车厂家五洲龙董事长张景新对《新产业》表示,新能源汽车从技术角度来讲,只能是先发展混合动力,然后逐步过渡到纯电动。即混合动力汽车现有的节油率从20%逐步提高, 将电池动力驱动逐步做大。
这就意味着,现阶段来说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对电池的技术要求并不会这么严苛。A123的技术优势很难带来市场竞争优势。
而这也是A123持续亏损的根本原因。
A123自2006年亏损达到1600万美元开始,到2011年的亏损高达2.58亿美元,使得A123不得不依靠政府补贴和四处借贷度日。
尽管A123获得了美国政府2.49亿美元的补助, 以及州政府间接补助的1.4亿美元。然而,获得补贴的附加条件是,承诺在美国国内创造3.8万个新工作职位,包括在旗下工厂中提供5900个就业岗位。A123不得不使用这些资金拼命扩张产能,大量招聘新员工,大量建设生产线。
雪上加霜的是,因为提供给大客户菲斯克的电池存在缺陷,A123不得不耗资5500万美元大规模召回电池。而菲斯克因为经济以及市场的原因,开发的新产品未能及时进入市场,不得不削减了A123的电池订单。
A123一方面付出大量赔偿金,一方面没有获得预期的销售收入,工厂也被迫裁员,并不得不关闭了部分生产线。
“并不能说美国政府不支持新能源汽车政策。只是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比较理智,提供补助的同时会有相应的要求;并且在法律层面要求十分严格,如果电池质量出现问题,召回和赔偿则一定要按照法律程序来严格执行。”陈秋东表示。
10月16日付息日的到来,最终压垮还在挣扎的A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