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电建因重组所面临的人员安置等资金压力,以及中国水电80%的负债率,其他融资途径也较难快速补充资金,因此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就显得更为重要。
事实上,如今属于中国能建的葛洲坝(600068,股吧)集团早在1997年就已经步入资本市场,如果中国水电长期不上市,在资本市场的渠道将会落后于竞争对手。同时,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整体上市是中国电建集团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前100强中有93家是上市公司,有4家是我国公益型垄断型中央企业,另外3家是国外的3个独资公司。从建设施工企业来看,欧美著名承包商都实现了主营业务上市。而国内其他7家中央建筑企业均为上市公司,并通过整体上市迅速拓展了发展空间。
由于中国水电上市成功,也让中国电建整体上市更进了一步。对此范集湘表示:“现在中国电建重要的子企业中国水电在A股上市,我们会通过这个上市平台不断把自身优质资产注入中国水电,中国水电将会变成中国电力建设股份,依此实现中国电建在资本市场上的整体上市。”
这显然不是终点。作为竞争体制下的中央企业,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公众公司改革是竞争型央企改革的基本思路。
尴尬市场
为了能够在日渐萎缩的国内市场分一杯羹,电力建设企业曾一度出现价格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进入2012年,电力施工企业更加强烈地意识到,他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山东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这个被看成是中国电建内部的主力队员,也不得不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与以前相比,国内市场越来越不好干了。不仅火电施工项目在减少,而且竞争也更激烈。我们公司也正在寻找新的项目。”山东二建副总经理刘云雷说道。
今年6月13日,国家能源局在全国电力迎峰度夏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披露了这样一个事实——受近年来火电企业亏损、融资困难等因素制约,电力需求增幅下滑,火电项目建设正急速收缩。
按照能源局官员的说法,其主要的表现为:投资下滑,项目推进放缓。其中1—4月,火电项目完成投资208亿元,同比下降近3成;而已核准的项目有1/3建设进度滞后,新投产容量大幅下滑。同时,已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火电项目规模达到1.2亿千瓦,为历年同期最高水平,但一半以上的项目前期工作时间已超过20个月,迟迟不能具备核准条件。
事实上,根据发改委的规划,到“十二五”期末,要将火电在电源结构的占比从75%左右下降到68%。与此同时,国内五大电力公司的电力建设已经把重心向风电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建设转移,而国内火电所剩不多的项目,五大电力集团自己的建设单位也足以承担。
面对残酷的市场现实,中国电建高层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范集湘表示:从国内看,经济增速呈下行趋势,建筑市场总需求相对减少,消费能力下降呈长期化态势,水电及水利工程市场预期有限,煤电价格问题导致火电工程投资紧缩,国内基础设施新开工项目减少,房地产工程承包项目受调控影响阶段性总体需求不旺。企业内外部多重迭加造成保市场、保订单、保增长压力巨大。而这些也将成为中国电建未来突破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