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尽管已在多个领域有所突破,但南京距离智慧城市愿景尚有距离。
对于南京来说,“无线城市”很近,但“智慧城市”还很远。
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传统思维已经被打破,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成为新的发展目标。目前,南京聚集了170多家物联网企业,其技术涵盖多个领域,一些成熟的科研成果已经被应用到南京的城市建设中。例如RFID身份识别技术在海关的广泛应用,智慧医疗在一些社区和医院得以联网实施,在农贸方面,南京也建立了农副产品溯源跟踪系统。
目前南京正在利用已经相对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开发一系列市政项目应用,以此逐步打造智慧城市。在已经相对成熟的项目之外,南京还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换代,对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升级,将智能应用拓展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政务数据中心、市民卡、车辆智能卡等项目的逐步推进,这座历史名城在信息化时代里打造着属于自己的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浪潮中,南京并非孤例。在当今全球信息化趋势的推动下,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成为全球范围内城市现代化的战略途径。在国内,随着宁波市政府首次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目标,包括南京在内的众多城市也陆续推出相关规划或行动方案。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超过150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
问题是,包括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往往以相对好入手的项目为主,这使得眼前的“智慧南京”与国外智慧城市相比存在不小差距。
从单一项目到系统整合,这是智慧南京无法回避的障碍。
基础建设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加快了全球城市化进程,这一趋势在中国尤其明显。要想抓住未来,就必须投资于未来的城市化建设。但问题在于,投资城市不同于做生意。城市建设更加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智慧南京初步设想的提出是在2006年。随后,在南京举办的“智慧产业发展与城市创新”高层论坛上,一批专家学者围绕发展智慧产业、构建智慧城市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随着“智慧地球”新理念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智慧城市的研究也在不断向前推进。2009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推进智慧南京建设的构想,并将其作为加快城市转型升级,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确立领先优势的战略举措。
南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十一五”期间,南京已经成为国家“两化融合先行试验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这些都为智慧南京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IBM江苏和安徽地区总经理黄慧因对记者表示:“南京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城市,一方面这个城市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又有追求创新和发展的精神。在过去一年当中,南京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和项目进程上,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