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综述报告中的智能电网
(一)建设大型电源基地外送通道,构建坚强网架“十二五”期间,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西南水电基地,酒泉、蒙西、张北等大型风电基地以及未来大核电基地的接入系统,重点加快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建设。2015年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主网架,锡盟、蒙西、张北、陕北能源基地通过三个纵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送电,北部煤电、西南水电通过三个横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中和长三角特高压环网送电。配合西南水电、西北、华北煤电和风电基地开发,建设锦屏—江苏、溪洛渡—浙江、哈密—河南、宁东—浙江、宝清—唐山、呼盟—山东、酒泉—湖南、锡盟—江苏、哈密—重庆、彬长—山东、蒙西—湖北、陇东—江西等直流输电工程。2011年已建成投运青藏联网工程,满足西藏供电,实现西藏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网。经模拟计算分析,“十二五”规划特高压骨干网架满足电网安全稳定导则要求,能够保证电网可靠运行。
2020年,将建成以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为中心,东北特高压电网、西北750千伏电网为送端,联结各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形成“五纵六横”主网架。晋陕蒙宁煤电和四川水电通过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东、华中电网送电;新疆、呼盟、锡盟、蒙西、宁东、彬长、陇东煤电基地电力和金沙江、锦屏、西藏水电通过特高压直流向华北、华中、华东送电;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电力通过特高压直流分别送入东北、华北、华中电网。
西北电网作为重要的送端电网,“十二五”期间,在已有的750千伏电网结构基础上,合理加强省区间联系,提高电网交换能力和抵御严重故障能力,保障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和消纳,并通过多方向、多通道、多落点的直流工程,实现与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电网的异步紧密联系。
“十二五”期间,南方电网规划建设糯扎渡电站送电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溪洛渡电站送电广东同塔双回±500千伏直流工程和金沙江中游梨园、阿海电站送电广西直流工程。2015年西电东送主网架在2010年“五直八交”的基础上形成“九直八交”送电通道,各省(区)形成坚强的500千伏骨干网架。配合海南核电,建设海南与广东联网二期工程,实现海南与南方主网500千伏双回路联网。加强与港澳特区联网,保障港澳电力可靠供应。
加强省级500(330)千伏电网建设,建设坚强协调的省网主网架。
(二)促进城乡电网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电压等级配电网建设,做到网架结构合理,运行方式灵活,电压层次简化,供电安全可靠。大部分城市形成220(或110)千伏双环网架,500(或330)千伏变电站深入城市负荷中心并形成500(或330)千伏环网结构,实现500/220(或330/110)千伏间电磁环网解环运行,中低压配电网络具备“手拉手”环路供电或双电源供电。初步建成220千伏电压等级为中心枢纽,110千伏(66/35千伏)电压等级为主网架的坚强农村配电网,县城中压配电网实现环网供电,电网整体供电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满足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用电需要。城乡配电网容载比满足导则要求,推广小型化、无油化、绝缘化、少(免)维护、节能型、智能型设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到2015年,全国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43%以上,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765%以上。2020年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5%以上,农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810%以上。
(三)推进电网智能化我国电网智能化发展将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讯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调控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
“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和试点应用,在系统总结和评价智能电网试点工程的基础上,加快修订完善相关标准,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工程建设。到“十二五”末,我国智能电网技术和关键设备实现重大突破,智能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电网智能化达到较高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性能进一步提升,力争主要技术指标位居世界前列,智能化水平国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