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自己的"A123"
新能源汽车虽然关键词在于汽车上,事实上,从笔者的角度来看,更应该是核心零部件的一种竞争,要知道一辆新能源汽车,主要的成本都在电机、电池上,如果作为一个新能源汽车厂商你不做这些核心零部件,你所能参与的成本部分被大幅度压缩,同时你的利润也将被缩减到一个很窄的范围内。所以中国如果想要在这个领域做好,必须在核心零部件上做足功课。
但是笔者所说的拥有核心零部件并不是一定是购买,你可以自己做。你可以吸收这些优秀企业的员工。之前的并购案中,笔者提到了不买企业买员工的釜底抽薪之策,同样的道理使用在本次的并购案中。曾经笔者跟进了两庞萨博并购案,那个过程可谓跌宕起伏,是所有并购案中时间最长的一个,并且的结果还是失败。当然主要的原因是合作的双方没有充分的了解,特别投资方没有真正地了解出售方的股权构成。一直很多钱都打了水漂,数千万欧元被抛在了萨博这个无底坑。当然如果购买方特别有钱,这个资金和别人无关,只是这样的资金投入完全没有必要。现在又涉及一个更为棘手的企业,利益相关联的不仅仅是美国的汽车企业,不仅仅是全球汽车企业中最大的电池共赢商,更是各方政治博弈的一个烫手山芋。据称,中方企业已经投资了数千万美元给予这个企业作为周转之用,当前的情况还受限于最终的中方政府是否批准,美方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还能否继续,已经最大的客户通用汽车等是否还会继续用这个产品等一系列情况。这种情况下,没有通盘考虑下,这个投资成效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2、全球性成功的企业要远离政治的风波
我非常喜欢A123这个企业,着力于技术,带有那种偏理想的创业氛围,但是作为一个致力于未来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企业,需要做的东西更多。最应该谨记的便是远离政治,否则即使发展再好也会像日企那样从山峰之巅到谷底只需要一瞬间,造成的损失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弥补的。笔者本专业做的是新能源事业,所以对于A123也多次对于其公司产品进行参观。当然大家还有一点不了解的事情,去年大概在十月份的时候,该公司邀请了几乎大多数中国汽车企业负责技术的高层来美国,并对该公司的产品进行了观摩。这种事情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不太多数。可能关注笔者博客的朋友应该曾经知道这个公司,我在去年的时候对于电池企业进行评价点评的时候,曾经据的数据就是A123一下在包揽了几乎所有北美的大单,是电池企业中业绩最好的一个。
A123获得了美国能源部2.49亿美元的拨款,目前为止约有一半都用来支付在密歇根州利沃尼亚修建一座工厂产生的部分成本。它是最早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之一,2010年其密歇根电池工厂就已开工生产。这家公司还计划在美国修建第二座工厂。A123于前不久宣布电池化学物质的研发取得进展。这项进展将使电池在不需要加装制热或制冷设备的情况下,就能够在极热或极冷环境下工作。目前的电动汽车都需要安装昂贵的制热制冷设备,增加了成本。这家公司最初依靠麻省理工学院授权的电池技术诞生,是清洁技术领域的宠儿。2009年9月,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募股,一个星期内股价几乎翻了一番,突破25美元。A123最近预警说,由于电动汽车销售速度低于预期,以及生产出现问题,其资金可能会出现短缺。为此它四处寻找资金和新的投资人。其周三的股价为0.50美元。通用电气是A123的早期投资人,目前仍持股5%左右。但是时隔不到两年,大家现在都看到了,这家公司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A123的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市,几年前它还曾吸引到一些大牌投资人,市值达到26亿美元,然而最近却发生亏损,并遭遇引人注目的电池召回事件。从这家公司的困境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为电动汽车培育工业基础和市场的任务已经变得何其艰难。两年前,在方兴未艾的清洁能源汽车行业,A123公司曾是最有希望的革新者之一;本周三,这家已经处于破产边缘的公司获得拯救,买主是一家来自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中国最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之一万向集团为电动汽车用高级电池生产商、曾获美国政府资助的A123SystemsInc.提供了一笔4.5亿美元的救命钱。通过这笔交易,万向集团将A123的锂离子技术及其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生产工厂收入囊中。万向集团已经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缓慢购进了一批汽车资产。
其实与其说美国议员称这次事件是一个核心技术流失,不如说是中方企业为这家烧钱公司补充可以烧的燃料而已。大家都对新能源看好,都期待一个好前程,中方需要电池核心技术,美方需要现金来研发这种技术,如此一来,二者一个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基础,一个提供充足的现金流,这是一个为了未来的一个共赢,按照美方议员的说法则属于得了便宜卖乖之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