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一、动因
1. 世界人口增长需要可持续的足够的能源供应。
2. 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为每个人提供足够的能源。
3. 应对经济危机。
二、 远景与目标
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降到1990年的40%一下,电器的效率是1990年的2倍,热电联产发电达到25%。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占一次能源消耗的50%,到2020年占最终能源消耗的18%,占总能源消耗的30%,占热能需要的14%。提高生物质能比例,到202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下降7%。
三、 战略框架的制订
德国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BMU)2009年1月发布的《2020年能源政策路线图》对德国电网2020年的愿景以及发展途径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是德国未来电网发展的战略参考。德国经济和技术部(BMWI)2008年4月发布的《E-Energy:基于ICT的未来能量系统》是德国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建设的指导文件。
德国政府主要是由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BMU)和德国经济和技术部(BMWI)来组织和指导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开展。目前由两个部门联合推动的“E-Energy”计划在推动智能电网的示范工程的建设和进一步的标准制定工作。
四、发展路线
《2020年能源政策路线图》提出了德国智能电网2020年和2030年的远景。到2020年,随着新的电厂和海上风场的建立,电力供应更加向德国的东部和北部转移。电力通过两条高压直流地下电缆向德国南部输送。在居民居住地和景观区,主要使用地下电缆传输电力。整个德国电网将得到整体提高,电网能够接受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节能电厂。北海的海上风场通过高压直流线路与周边国家相连。智能电网通过需求侧响应管理可以容纳柔性潮流。由私人和政府共同投资的“德国电网公司”负责德国电网的运行。核心和战略性决定要有公众参与。电网的安全性、效率、用户友好、保护环境和气候在整个过程中被同等考虑。到2030年,智能的欧洲电网将全部消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通过欧洲新型高压直流线路,北非的太阳能发电将可以输送到欧洲,智能电网可以在发电和使用侧都实现节能。
到2020年,智能电表和动态能源管理被广泛应用,用户由被动用电变为主动用电,全德国的用电量将降低2005年的11%。到2030年,用电量在2020年基础上再降低10%,90%的家用电器是当时最节能的设备,德国成为市场上节能技术的领先者。
五、激励措施
德国政府由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BMU)和德国经济和技术部(BMWI)联合启动了“E-Energy”示范工程项目竞赛,由政府提供部分资金资助,来吸引电力公司和其余相关行业参与。目前E-Energy计划已经选取了6个胜出的灯塔示范项目,分别由六个技术联盟来负责具体实施。技术联盟由电力公司、设备公司及科研部门联合组成。德国政府将为该项目投入6千万欧元,而各个技术联盟将自筹8千万欧元,总的项目投资达到1亿4千万欧元。示范项目为期3年,将推动关键技术的研究,积累运营经验,为进一步的规范与标准的制定和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2009年8月19日,德国联邦政府正式通过了“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National Electromobility Development Plan),将投资5亿欧元(约合7.051亿美元)建设充电站网络并大力发展电池技术,争取到2020年实现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上路,使德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的前沿。这项计划是由德国交通部、经济与技术部、环境部、教育与研究部共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