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这样的。如果收购成功,收到救命钱的A123自然是最大的赢家,而自己也承认搞电动汽车天天在“烧钱”,到现在还没有赚过钱的万向,走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或许会实现从电动车关键零部件切入电动车的造车梦,鲁冠球曾经放出的“即使我这一辈造不了汽车,我儿子也要造汽车”的“狠话”,也有可能成为现实。
但这并不意味着万向收购就一帆风顺,由于美国方面担心核心技术外泄,已经有人极不淡定对这桩交易唱出反调。据报道,美国两位共和党参议员公开质疑A123与万向的合作。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安全审议委员会委员威瑟认为,“电池对于美国来说依然是一个关键领域,美国政府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分析认为,今年是美国大选年,反对人士会紧紧抓住奥巴马政府高度支持的明星企业被中国企业抢走大做文章,仅这一点,就使此项收购面临很大变数。
就算是万向的收购获准通过,能否取得预期的商业效果也有待商榷。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使万向集团成功收购A123公司,仍需要冷静看待新能源汽车市场。这是因为,可能在3年甚至8年时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无法启动。“目前电动车产业化依然有诸多困难,电池的重量问题,安全性,充电与换点模式的争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电动车产业化依然有较长的路要走,万向集团收购A123之后赢利点在何处?”汽车分析师贾新光的疑问,或许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
在融资手段灵活且便利的美国,没有投资人出手拉A123一把,而中国“金主”万向却抛出了大手笔的收购计划。对此,美国人庆幸之余还不乏讥讽,态度令人寻味。
美国《角斗士评论》发表文章表示,“中国企业向该公司提供金融生命线,此举无异于救助美国纳税人。”评论中援引了投资中的“更大傻瓜”理论,认为“傻瓜即便明知现在某样东西价值低于其出资,但坚信今后会有不可控事件最终让别人支付更高价钱。中国的海外大并购可能造就一个经济庞然大物,也可能是在囤积世界最大的技术垃圾场。”
这篇评论的原题是“中国是世界的大傻瓜?”万向收购A123,到底是精明的商业计划,还是大傻瓜的冲动,现在还不好定论,但万向抛出巨资前,还真要三思,真得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