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与应用 夯实智慧城市建设基础(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2/8/23 10:15:00  我要投稿  

李维森:地理空间框架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城市赖以实现、不可或缺的“基石”,它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打造了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进而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成功之路。

一是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近200多个城市进行了高精度、高质量、高分辨率的航空摄影;采集处理了各种比例尺、各种类型、各种时相的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了覆盖各市能够架起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信息联系“桥梁”的地名地址数据;生产了一大批城市重点区域的精细三维模型;采集了一批城市实景影像和全景影像等新型地理信息成果;建成了一批规范、完整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群,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从根本上扭转了城市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中地理信息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

二是为城市各部门的信息化搭建起一个开放共享平台。通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各城市都搭建了全市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并针对各应用部门的需求和信息化的实际情况,提供了直接调用、标准服务、二次开发和适配插件等多种灵活的应用模式,便捷了专业部门应用系统的开发。对于政府各部门来说,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将部门信息进行整合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城市信息资源的统筹开发利用,避免了重复建设问题。截至目前,依托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已经建立了1000多个专题应用系统,覆盖国土、公安、税务、水利、安监、城管、规划等40多个领域,在科学决策、突发事件应急、精准管理和服务百姓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三是为数字城市建设成功探索出一套建设运行维护机制。城市的数字化、信息化乃至未来智能化,各个城市都在积极推进,而长期可持续的开展下去,一套完整的运行维护机制十分重要。通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践与探索,创建了国家、省区、城市三级互动的良性机制,实现了一次数据获取、三方共享的机制,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了政府财政资金。同时,各城市普遍注重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利用好各种数据资源,加强相关政策和机制建设,确保公共平台唯一性、权威性,建立长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以及平台运行管理、更新维护机制,确保平台的可持续。这些成功的模式,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今年年初,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就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应用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分别从加快建设进程、提高应用水平、落实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认识,把数字城市建设当作发展测绘事业、壮大地理信息产业的“牛鼻子”工程来抓,以“快、干、好”的精神,不断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

二是要加快数字城市建设进程,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自治州、盟)2012年底前完成立项,2014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设工作,2015年全面完成建设工作。同时要加快推进已立项城市的建设工作,尽快解决已具建设规模但未立项的数字城市建设问题,做好困难地区数字城市建设。

三是要不断提高数字城市应用水平,扩大数字城市成果应用领域,深化应用层次,做活、做新、做出影响。同时要不断完善应用系统,拓展应用领域,使其在服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四是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建立稳定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有效的人才培训和引进机制,积极开展相关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大力引进相关高技能人才,使城市建设人员能够承担起主要建设任务,胜任更新维护和拓展应用服务。

五是要督促建立并落实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基础地理信息统一采集与分发服务的长效机制,确立公共平台的权威性、唯一性地位,完善公共平台应用服务、运行维护、数据更新以及部门信息共享等政策机制,落实运维机构、人员编制及经费投入等,保证地理空间框架的持续更新和长期服务。

六是要进一步指导城市人民政府将各部门已建的、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系统尽快统一到公共平台上来。对应用部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及时跟踪排除,确保公共平台服务质量。

七是要加大数字城市的宣传力度,利用当地电视、广播、网络和报刊等宣传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展示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和应用实效,要积极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宣传数字城市建设对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加深其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创造数字城市建设与应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是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选择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开展智慧城市试点,推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等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的实践与运用,逐步实现对城市的动态监测和智能化管理,推动城市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不断取得新进展,取得新突破。

目前初露雏形的“智慧城市”理念被认为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趋势,对此您怎么看?

李维森: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在时空信息基础上,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传感设备等信息技术,把人类的知识充分应用到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和发展当中,形成智能化专题应用,并通过相互之间的优化组合,最终构成智慧城市,以实现人口、产业、空间、土地、环境、社会生活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智能化管理为目标的全新城市形态。

方兴未艾的中国城市信息化大潮,经历了“数字城市”阶段,开始从数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以城市信息管理为切入点的智慧城市建设不再遥不可及,它正在从概念变为现实,已经在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加速落地。正是基于智慧城市对服务民生,建设和谐社会所具备的巨大价值,部分城市在提速建设数字城市的同时,已经迫不及待地描绘着智慧城市的美丽蓝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无锡、扬州、郑州等十多个城市都已经着手启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不过,如何全面立体打造一座真正的智慧城市,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实例可循,只能一边探索一边积累经验。今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适时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在已经完成数字城市建设的城市当中,遴选3个左右、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好、数据条件完备、长效机制健全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通过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的建设,逐渐形成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系列标准规范和方案,并完善相应的数据扩充、平台建设等的工艺流程,带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进步,推动数字城市的建设再上新台阶,向智慧城市迈进。

当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进入了黄金机遇期,已站在历史新起点上,请问如何推进地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您对当前地理信息产业的企业有哪些期望和要求?

李维森:随着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完成和地理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社会、市场对于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已进入黄金机遇期和战略发展期,地理信息产业强劲增长,2011年全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近万亿元的年产值。

在今后的发展中,围绕如何把地理信息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我们要更加强化政府指导、引导、监管和社会服务,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请国务院尽快出台《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研究制定扶植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为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加快制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部署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优先领域,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及重点任务,强化宏观指导。大力支持拥有原始创新技术和地理信息产品的企业发展,为地理信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条件,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上市,推动企业由弱变强、由散变聚、由小变大,增强企业和产业的实力与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三是进一步丰富和整合地理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地理信息技术(GIS技术)与无线网、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资源共享,拓展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应用,丰富地理信息服务新业态。通过“天地图”、数字城市等应用示范,不断提升应用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地理信息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彰显地理信息价值。四是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建成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支持各地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示范、引领效用和孵化器作用。五是引导和推进现代高端测绘仪器及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业的资源整合。形成若干自主创新、集成创新能力强的核心技术装备研发中心,促进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合理布局。切实加强自主品牌构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绘技术装备,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六是加强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加大对地理信息获取、加工、传播、应用的监管力度,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地理信息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希望地理信息产业的企业牢牢把握有利时机,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开展增值服务,开发出多样化、大众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产品,不断增强企业和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增加就业、扩大居民消费、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