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真正需要的是两类东西:它既需要高端的、世界级技术的产品,这些产品我们已经卖到了全世界,比如在中国的大城市里面就有这样的需求。另一方面,同等重要的是那些二三线城市,人们需要既负担得起又好用的产品。”夏智诚说。“我们要想办法造出这样的产品,满足这两个市场。”去年,GE医疗的增长速度为20%。在过去18个月里,GE在中国的西部地区招聘了500名销售代表。
在开封,夏智诚还走访了三户人家。一户农民家庭的主人一五一十地跟他说起了自己的生计:一家人靠种土豆谋生,还有一项小本生意补贴家用。他家的厨房,用的是自己设计的沼气供应系统。夏智诚向这个种地的庄稼汉介绍了GE的“绿色挑战”活动,并且跟这位农民说,也许他的创意能为他带来一笔财富。
“绿色挑战”于2010年在美国问世,到目前为止已促成了价值1.34亿美元的合作与投资协议。去年9月底,GE和7家中国风险投资公司共同投入1亿美元,将“绿色挑战”引入中国,第一阶段以征集燃气能源技术创新为主题。5月底,伊梅尔特在他的中国之行期间,会宣布获奖选手的名单。
未来五年新增发电装机1亿千瓦
除了航空和医疗,GE在中国的“第三架马车”是能源。 “未来五年,中国每年将新增1亿千瓦发电装机容量。十年之后,中国的能源规模将翻一番。”夏智诚说。“我们有燃气轮机、风能、太阳能(设备),在能源领域能有的我们都有。我们有许多要做的事情。”
2005年以来,GE一直是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项目压缩设备和汽轮机技术的主要供应商。它已经从中石油手中赢得了约7亿美元的合同。在中国,有近30个管道加压站运行着GE生产的压缩机和航改型燃气轮机设备。“我盯着这三块核心业务,我们增长的很快。” 夏智诚说。
从中国的乡间小路回到都市,夏智诚还忙着一件事:给中国150 名国企高管举办GE领导力管理培训课程,这是GE中国战略的重要一步:与国企建立伙伴关系。作为这项战略的成果,去年8月,GE和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电集团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主要生产航改型燃气轮机。GE将转移部分部件生产的核心技术, 并逐步提高产品的国产化率。
“我想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国有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夏智诚说。“作为一个外国人,这一点非常有价值。也许你在做生意方面有不少经验,你在开发市场的时候也有你的那一套,但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视角,而且你最好认真倾听。我得说,那恐怕是最有意思的。”
两年前,伊梅尔特宣布计划在中国投资超过20亿美元,其中的5亿美元将用来加强中国的研发能力。这笔钱投到了中国的成都和西安。在过去的12个月里,夏智诚去了四五趟成都。“你应该去看看。你走进去,走到实验室里面,用户和我们一起来琢磨新产品。这是个弄清楚我们到底要为中国创造什么产品的好机会。”他说。“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未来,这个用户创新中心将有1,000名员工,包括工程师、项目经理和销售人员。
到中国之后,夏智诚明白除了读世界银行的报告,还要看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他不时提到这个词,像个老练的中国官员。“真正理解中国的十二五规划,需要花一些时间。这是个过程。不是说你读了你就成一个专家,而是要读懂它。”
“如果你认真研究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你会发现里面全部是围绕着那三个领域来的:航空、能源和医疗。这正是我们现在所做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和中国的需要完美地结合起来了。”夏智诚说。“怎样才能确保这一切会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面正常运转,这就是我的工作。”
在纽约著名的克劳顿维尔管理培训中心,图书馆里有一本《孙子兵法》,看上去已经被很多人读过。“在GE,读一读《孙子兵法》,是比较流行的。如果你在GE的高管里面做个调查,你会发现他们都读过这本书,尽管它不是必须读的。”夏智诚读过很多遍,每年都会抽空翻翻,“真是精彩!”。
夏智诚的办公室位于张江GE中国研发中心。从窗外望去,可以看到象征中国速度的磁悬浮列车飞驰而过。“当你从这里看出去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我这样问夏智诚。“机会。”夏智诚答。“不管我走到哪里,到处都是机会,这也是我如此热爱这个地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