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特高压电压等级的必要性
(1)一个国家的电网发展模式主要是由该国的能源资源与负荷分布情况决定。从能源资源与负荷分布看,我国的煤电基地主要分布在陕西、蒙西、山西和新疆等地,水电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等地,风电和太阳能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远离中东部负荷中心。
因此,需要采用远距离、大规模输电技术,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和消纳电力。500千伏输电技术不能满足这一发展要求,需引入特高压输电技术。
(2)目前我国500千伏电网的密集程度已经很高。通过大量、密集建设变电站和线路并采用电力电子新技术等手段,虽然可以进一步提高输送能力,但提高的幅度有限,并受到走廊资源紧缺的“硬约束”,无法满足我国装机容量“翻一番”的需求。在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500千伏电网的发展已接近极限,电网密集,短路电流超标等问题非常突出,目前已被迫采用停运已有线路等“权宜之计”保证电网的运行安全。因此,需要提升电网的电压等级。
在500千伏电网基础上,引入1000千伏电压等级,可以充分发挥特高压技术的优势。与现有500千伏交流相比,特高压1000千伏交流的输送能力是其4~5倍,送电距离是其3倍以上,而输电损耗仅有25~40%,走廊占用仅有40~60%,单位造价仅有约75%。
因此,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输电,解决当前电网发展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符合电网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
三、关于交直流输电技术的协调发展
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的特点:
交流输电适用于构建网络,类似“高速公路网”,中间可以落点,电力的接入、传输和消纳十分灵活;
目前,直流输电尚不能形成网络,类似“直达航班”,中间不能落点,适用于大容量、远距离“点对点”输电。
常规直流输电系统必须有稳定的交流电压才能正常工作,必须依托坚强的交流电网才能发挥作用。
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的相互关系:
直流输电与交流电网的关系,就如同是输水管与蓄水池,蓄水池容量越大,可承受的输水能力越强。
若大量电力通过多回直流输入相对较弱的交流系统,在交流系统严重故障、电压不稳时,多回直流工程可能同时换相失败、退出运行,面临全网崩溃、大停电的重大风险。
无论从安全的角度还是技术的角度,均无法单纯依赖直流输电解决我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强交强直”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的功能定位:
我国电网面临的是能源基地集中开发,电力从西向东、由北至南大规模流动并在中间分散落点和消纳的格局。应充分发挥交、直流输电各自的优势。
特高压交流定位于主网架建设和跨大区送电。
特高压直流定位于大型能源基地的超远距离、超大容量外送。
对于电网互联,通常采用交流联网;在电网频率和电压等级不同、管理体制及模式不同、跨海峡或电网结构有特殊要求时,可考虑采用直流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