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10月28日出席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时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据悉,发改委已委托中国工程院组织专家编写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已经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到“十二五”的专题规划,现在正在积极研究和推进。
另据了解,目前智能交通每年以超过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增长,专家透露,“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交通运输管理将达400亿元。
专家还介绍,目前智能电网的主要项目应用有电力设备远程监控、电力设备运营状态检测、电力调度应用等。智能交通和智能物流主要应用于在车辆信息通信、车队管理、商品货物监测、互动式汽车导航、车辆追踪与定位等。
2012年RFID市场规模将超200亿元
“2011年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产业步入成长期的第一年,也是RFID产业高速发展的开始。”中国RFID产业联盟的秘书长欧阳宇介绍,作为物联网概念中应用最广、商业模式最成熟的技术,RFID明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7亿元,到2012年则将超过200亿元。
部分环节商业模式已成熟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该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RFID还是物联网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的技术,应用于ETC管理、医疗设备跟踪管理、奶牛养殖管理等多个领域。
更关键的是,RFID产业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
欧阳宇介绍,RFID技术共分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四个波段,目前低频和高频技术相对成熟,超高频和微波则相对较弱。
据了解,RFID产业链的组成大致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中间件三部分组成。欧阳宇介绍,RFID整个产业链可以延伸到12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能细分成一个行业。以电子标签为例,包括标签芯片的设计与制造、天线的设计与制造、标签的封装技术与设备,而在读写器方面则包括读写模块的设计与制造、读写器天线的设计与制造和读写器的设计与制造。
据悉,现今高频波段的产业链中有近3000家企业且大都盈利。超高频和微波的芯片则主要依靠进口,但超高频因为成本更低应用范围更广将成为RFID产业,因而,目前该波段也是国内RFID产业发展的重点。
庆幸的是,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超高频电子标签芯片已取得技术突破,分析人士称,目前国内虽然大多超高频技术并不稳定,但是在一年内相关问题将得到解决,明年RFID产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