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我国电力消耗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电力的低效利用与单位产值的高电耗,是影响电力形势的关键因素,推进电力节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日,发改委出台了一项加强电网节能的方案——《电网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责任考核方案(试行)》,规定电网企业输配电系统节电可计入企业自身电量节约量中。该方案的实施将会极大地调动电网企业输配电系统节电的积极性,也将带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在输配电系统的应用,助推节能产业发展。
作为电网节能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输配电系统节电的潜力巨大,仅以降低线损率为例,线损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全年节电就可达400亿千瓦时左右,我国的线损率7.7%,美国和日本分别为6%和3.89%,如此说来,我国降低线损率空间很大。
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提高配电网功率因数、推广节能变压器等,是输配电系统节能降耗主要措施。输配电及节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作为电网节能的重要机构,近年来竭力开展输配电节能关键技术开发及其装置研制,以推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特高压电网建设可以大大降低远距离输电的线路损耗,完成特高压串补装置和特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的研发,对输配电系统节能具有重大意义。其中,特高压串补装置可大大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改善运行电压和沿线路的电压分布,降低网损,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2011年12月16日,特高压串补装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世界首套特高压串补装置研制成功。
特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是解决特高压输电系统长距离重载线路限制过电压和无功补偿矛盾的重要装备,其具备优化无功分布、降低网损、提高特高压系统稳定性的特性。2011年工程中心完成了世界首套特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用高阻抗变压器本体、大容量自冷式晶闸管阀等关键设备的研制,具备了示范应用的条件。
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灵活交流输电技术,也是输电网节能降损的关键技术之一。2011年工程中心在超高压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及装备研制方面,亦取得了重大进展。工程中心承担的“移动式百兆乏级STATCOM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项目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的验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外,甘肃敦煌变电站750千伏可控并联电抗器顺利通过了全部试验项目,稳压和无功补偿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