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智能城市”于2005~2006年在全球拉开帷幕。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006年开始实施“马斯达尔城”项目,其目标是使该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比率达到100%,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及零废弃物。
荷兰于2006年开始探讨“阿姆斯特丹智能城市”的基本构想,并于2008年开始实施项目。而中国国务院则于2006年要求建设生态城。随后,2008年“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始动工。
日本则于2007~2008年,针对作为智能城市构成要素的可再生能源及电动汽车等诸多相关要素,迅速推进实证试验。
并且,日本在2010年全面启动了结合各要素的综合智能社区相关业务。在政府和民间合作成立“智能社区联盟(JSCA)”的同时,还开始在日本国内4座城市实施实证试验。分别为横滨市,北九州市,丰田市及京阪奈学研城市。
约100家公司参加智能城市相关组织
图:2010~2030年的智能城市总市场规模
日本乃至全球都在争相开展智能城市相关业务。这不足为怪。因为其市场潜在规模可能达到数千万亿日元。即使除去水力业务,仅能源相关市场的潜在规模20年内也可累计达到3000万亿日元(参照图表)。因此,现已有多家企业涉足该市场。
全球最早涉足该市场的企业是美国IBM及通用电气公司等。采取注重社会基础设施线路的日立制作所及东芝公司也早早采取了行动。目前,仅日本就有近100家企业加盟成立了智能城市相关组织。
产业领域涉及范围较广,其中包括重电、电机、IT、汽车、不动产、建筑、建设、金融机构、广告及咨询等。所有产业都瞄准这3000万亿日元,打算开展智能城市争夺战。
但目前尚未形成产业。现在的智能城市现状就相当于1980年代的IT行业,当时还没有雅虎和谷歌。经营模式不固定,也没有合理的经营准则。对于何为智能城市,地区、政府、地方政府及企业给出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虽然尚未形成产业,但还是有值得一提的地方。在反复多次进行实证实验的同时,智能城市正在不断缩小与其最大利益相关者的居民之间的距离。全球各地正试图描绘出新的智能城市发展蓝图。
开始重新认识智能城市
日本以东日本大地震为契机,开始关注智能城市。美国某IT企业的经营者曾认为,此前“都是小规模的实证实验”,但为了在大地震后重建城市,日本出现了建设智能城市这一思路。除了提高能源效率之外,将安全、安心及防灾放在首位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比如,宫城县“地震重建计划”中提到的针对小型城市的措施等。
另外,日本还出现了结合城市重建和产业创造,以“蓄电”为中心的思路,政治家们还成立了“力争普及蓄电池及振兴蓄电社会体系产业国家政策的议员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