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灵能源经历了那段最为艰难的日子。“2004年我们开始推广冰蓄冷技术时,无论是政府、设计院还是客户都很少听说过;到2006年时,设计院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十个项目也最多有一两个会考虑采用冰蓄冷。”高灵能源投资管理部负责人对《民商》记者说,“那时候,我们更像是孤独的布道者在艰难地前行。”
但是,高灵人的执着与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样不容小觑。在蓄积待发的那段时间里,这家企业一边积极的进行着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工作,一边充当起了技术知识普及的传道者,举办上百场的行业会议、学术交流,力促冰蓄冷技术走向政府、企业和市场。
“高灵能源要做中国冰蓄冷产业的推动者,这个信念从没动摇过。”“如此重要的基础设施技术不能被国外企业垄断,涉及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必须要由中国人自己的企业来承担这份使命。”高灵能源戴思嘉先生说。如今的高灵能源旗下拥有以冰蓄冷、联合能源系统为核心的19项自主专利技术,高灵ICEBANK成为中国区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冰蓄冷全套技术民族品牌,填补了中国人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该专利技术体系解决了蓄能领域与实际应用领域的多重技术难题,引领着中国乃至世界蓄能节能领域的发展。
创新和坚持在2009年开始扶摇直上,“市场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年的需求是前十年的总和,市场出现了快速增长”。
在遭遇7年来最严重“电荒”后,政府直接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对节能蓄能领域的投资建设,扩大对蓄能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主要即是指“冰蓄冷”和“抽水蓄能电站”。目前建造火力电厂投资约为7000元/每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约为5000元/每千瓦,而应用蓄冰空调则只需400元/每千瓦。从两种技术本身比较,冰蓄冷在投入、产出上,比抽水蓄能更加具有优势,且不受地质条件的局限。通过冰蓄冷技术的应用可为用户节省40%以上的空调运行费用;对于新建项目可减少设备初始投资,减少制冷主机及配电设备的装机容量和功率15%~30%;提高空调机组使用效率15%~25%;减少电厂发电设备装机容量8%~34%,提高电厂使用率约40%。如果转移相同高峰电量,冰蓄冷投资远远小于抽水蓄能,建造一座抽水蓄能电厂所需投资大约为60亿元左右,而冰蓄冷空调系统则只需投入6亿元,且不需国家拨款,全部为市场自发行为,还不包括为电网节省的投资和对保护环境所产生的效益。
2011年的第一天,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资委、电监会、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共同制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正式执行。这是2010年六部委联合发文提出“将推动并完善峰谷电价制度,鼓励低谷蓄能”的具体举措。随后,财政部、国税总局也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暂免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同时给予“三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峰谷电价差增大等产业政策和税收优惠,使得“冰蓄冷”技术的经济效益愈加显著,其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以及广阔前景已然明晰可见。
“我们要的是一场产业的变革”
今年以来,高灵能源已经开始着手自己的第二项核心技术:联合能源系统,开创性将多项节能环保技术土壤热能、燃气、蒸汽、热电冷三联供、冰蓄冷及热能回收技术等集成为一个高效的节能蓄能系统,并使整个系统按能源品味分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幅降低建筑物能耗。
“这项技术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简单说,就是建设一个区域性能源供应中心,主要由自己发电,国家电网补充部分电力,将划定范围内的供电、供热、供冷集中解决。这样首先减少了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其次节省了这个区域内所有建筑物本用于自我能源供应的10%的建筑投资。分布式能源在国外非常普遍,也是中国未来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高灵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引领着中国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方向。”戴思嘉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