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MCU产业过多地依赖ARM,也不禁令人担心,也许未来有一天,它将逐步变成一个高度整合的产业,现在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因为,在大多数MCU企业基于ARM处理器开发自己的MCU产品后,从产品的性能到编译器的效率都很难做到彻底的差异化,因此,最后市场就不需要这么多的MCU厂家,大家会残酷地进行价格战,一些厂商就会消亡。这有些像手机芯片产业发生的故事。手机平台基本都基于ARM,今天手机这么大的市场也只剩下高通、ST-Ericsson、联发科、英飞凌和博通等几家芯片平台企业。
因此,那些投身于MCU市场的企业,特别是产品系列不全的企业,需要高度关注如下的问题: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如何体现,行业利润走低之后是否值得企业继续投入等等。只有较早地谋划,才能避免未来惨淡地出局。
有模拟资源厂商占优
除了行业有可能出现高度垄断之外,近几年MCU产业的另一个明显趋势就是一些MCU产品走向专用化,它们具备更多特有的资源,更适合一些容量足够大的专有市场。其中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集成触控功能的MCU产品,它在近几年触控屏风靡市场的状况下大获成功。
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智能电表领域,由于电表厂商成本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每家企业都在想尽办法优化产品的成本。而从半导体的发展来看,走系统级芯片(SoC)的道路可能是唯一的出路。把MCU和电表计量芯片以及其他功能集成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产品整体的可靠性,更可以较明显地降低产品的成本。为此,半导体大厂飞思卡尔、德州仪器和瑞萨等都在开发SoC产品。因为SoC产品开发涉及厂商的模拟资源、测试技术和交钥匙方案等多方面因素,并非开发一个数字芯片那么简单,因此,那些未来能够做成功的企业肯定要具备相当丰富的数字和模拟等混合信号资源,单纯的数字电路企业在这一市场将很难成功。
与智能电表领域相仿的还有物联网领域。由于物联网应用要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和智能控制,就需要有控制功能的MCU具备有线或无线的通信功能。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MCU集成CAN、以太网、ZigBee等有线和无线功能,这些技术都将考验MCU厂商的混合信号能力。
总体来说,在MCU这个过百亿美元的大市场上,近年来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值得业界关注。厂商需要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寻找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之路,才能在有可能走向高度垄断的市场上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