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网需求响应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北分部认真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要求,找准职能定位,发挥自身作用,深研细琢、身体力行,聚焦“六大方面”,发挥“六个作用”,推动区域电网共建共享、分部与省级电力公司协同发展,凝聚最大合力,做实做强做优国网东北分部
关键词: 国家电网 需求响应 东北电网8月2日,江苏无锡供电公司微电网示范项目在广盈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投运。该项目利用广盈集团生产基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屋顶及车棚顶,在原有440千瓦光伏装机容量的基础上,将屋顶光伏规模增至800千瓦,预计年有效发电量可达84万千瓦时。同时,无锡供电公司微电网示范项目还在基地内布设了一台100千
关键词: 微电网 需求响应 江苏3月16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需求响应2021~2023年行动计划》,目标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唤醒网荷互动潜力,充分发挥需求响应对于保障电力供需平衡、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等的作用,助推浙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 电网运行 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 国网浙江国家相继出台指导文件,积极推动微电网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随着分布能源的发展,由不同分布式电源组成的微电网将成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综合能源应用的重要环节。微电网作为配电端的一种延伸,直接与用户接触,且微电网内部配置分布式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和可控负荷等,对外呈现为可
关键词: 微电网 需求响应 电力标准8月3日13时25分,江苏电网最大用电负荷达1.0851亿千瓦,创新高,连续四年突破1亿千瓦。此前,为验证用电高峰时段江苏电网负荷调控能力,7月31日14时,南京南钢集团、中国水泥厂、蔚然动力3家工业客户生产控制系统接收到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出的柔性削峰调节需求后,通过自动调节生产设备运行等,5
关键词: 需求响应 配电网 国网江苏本网获悉,《智能电网用户自动需求响应分散式空调系统终端技术条件》标准于2017年7月31日发布,并于2018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智能电网用户自动需求响应分散式空调系统终端技术条件》标准中国标准分类号(CCS)F20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5.200主管部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归口单位:全国智能电网用户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需求响应 国家标准8月1日,从国标委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信息系统获悉,由中国电科院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智能电网用户自动需求响应分散式空调系统终端技术条件》(GB/T34116-2017)于2017年7月31日正式发布,并将于2018年2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规定了分散式空调系统自动需求响应终端的功能要求、接口要求及技术要求等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需求响应 国家标准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与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发酵,需求侧资源在配合电网削峰填谷、消纳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作用正在被重新认识。需求响应(demandresponse,DR)指电力用户针对DR实施机构发布的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做出响应,并改变自身用电模式的市场化参与行为。部分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形式,从战略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需求响应 电力体制改革9月28日,由中国电科院牵头承担的源-网-荷互动环境下多时空尺度需求响应调度框架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的发展,负荷侧可调度资源愈加丰富,使得源荷协调调度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调度模式。然而,由于负荷资源具有海量分布、多周期响应
关键词: 电力需求响应 国家电网 智能电网技术今年夏季我国多地出现持续晴热高温高湿天气,以空调为主的制冷负荷大量增加,推动全社会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在空调制冷需求的推动下,北京、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江西、蒙东、新疆、重庆、广东等地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其中多地今年首次创新高。受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水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需求响应 电力负荷项目背景需求响应是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电力市场中的最新发展。根据美国能源部的研究报告,按照需求(终端用户)的市场参与行为,需求响应项目可以分为以实时电价、峰谷电价等为引导的基于价格和根据系统需要或电力紧张时减少电力需求以此获得直接补偿或其他时段的优惠电价的基于激励两类。目前针对需求响应
关键词: 微电网 电网需求响应 电动汽车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