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结语
可以预见,未来电网定将会呈现出一个具有储能环节的,以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发电和输电系统适度发展,用电安全性、灵活性和服务品质大幅提升,负荷调控系统合理配置,并辅之以高性能电力电子器件、柔性输电、分布式电源、需求响应、清洁能源高效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全新发展模式[16]。然而,仅依赖对间歇式新能源的精确预测和控制水平提升,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该类能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只有将分布式发电与储能技术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能源利用率,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因此,加快发展储能技术,应作为未来电网的一个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1] 第二届储能国际峰会开幕http://ex.bjx.com.cn/html/20120524/6372.shtml
[2] http://www.escn.com.cn/2012forum/
[3] 浅析国内外电池储能技术发展现http://www.escn.com.cn/2012/0220/167382.html
[4] 世界储能技术发展动态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7076
[5]发达国家飞轮储能技术发展现状http://www.cpnn.com.cn/js/201201/t20120116_394459.html
[6] 李维思,史敏,肖雪葵.国内外先进储能技术专利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2,3
[7] 陈伟,石晶,任丽,等. 微网中的多元复合储能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1(1):112-115.
[8] 程士杰, 文劲宇, 孙海顺. 储能技术及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 电气应用,2005, 24(4): 1-19.
[9] 田军,朱永强,陈彩虹. 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电气技术,2010年底8期.
[10] 梅祖彦编著.抽水蓄能发电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1] Swider D J.Compressedair energy storage in an electricitysystem with significant windpowergeneration[J].IEEETrans on EnergyConversion, 2007, 22(1):95-102.
[12] 印佳敏,吴占松.目前可行的热能储存技术之比较[J].节能术,2005,23(133):444-464.
[13] 周林,黄勇,郭珂,冯玉. 微电网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1 ,39(7),
[14] 鲁宗相,王彩霞,阂勇,等. 微电网研究综述[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9):100-107.
[15] 陈伟,储能系统提高风力发电并网系统运行稳定性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6] GARRITY T F. Getting Smart[J]. IEEE Power and Energy Magazine, 2008, 6(2):38-45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