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南网科技:2024年实现营收30.14亿元 同比增长18.77%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  作者:Bin  2025/4/1 15:16:40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3月29日,南网科技发布2024年度报告。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6%,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微信截图_20250401141922.png

南网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良好,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1,353.98万元,同比增长18.77%;营业成本208,451.38万元,同比增长14.69%;2024年综合毛利率为30.83%,较上年增加2.46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技术服务业务收入148,452.99万元,同比增长5.90%,主要系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等业务收入持续稳步增长;毛利率比上年增加2.82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技术服务业务结构变动,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业务占比上升。智能设备收入152,646.61万元,同比增长35.46%,主要由于智能配用电设备、智能监测设备等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毛利率比上年增加1.59个百分点,主要由于部分毛利率较高的产品收入增长较快,推动智能设备业务毛利率提升。

报告期内,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储能系统技术服务、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智能监测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和机器人及无人机业务,占全年营业收入的92.22%。

储能系统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减少18.28%,主要由于受履约周期影响,部分大型储能EPC项目尚未达到验收节点;2024年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加2.6亿元,在手订单充足;毛利率同比下降0.43个百分点,无显著变化。

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3.99%,主要由于收购贵州创星、广西桂能后,电源侧试验检测业务规模扩大;毛利率同比下降0.50个百分点,无显著变化。

智能配用电设备收入同比增长71.91%,主要由于“丝路”相关核心模组及通信模块收入大幅增长;毛利率同比提升2.19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业务聚焦毛利率较高的“丝路”相关核心模组及通信模块设备,带动毛利率提升。

智能监测设备收入同比增长53.72%,主要由于线路运行环境监测及故障定位装置等业务收入增长;毛利率同比下降1.89个百分点,主要由于销售单价略有下降。

机器人及无人机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37%,主要由于广东区域无人机销量略有减少;毛利率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无显著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广东省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4.25%,主要由于2024年为贵州创星、广西桂能公司收购后首个完整经营年度,省外业务规模显著增长;广东省外业务毛利率比上年增长8.41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收购后广东省外技术服务业务占比提升。

配用电设备: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18.86%、109.30%,主要由于InOS系统及核心模组产品销量持续抢占市场,无线脉冲检定模块、信息采集模块等产品销量增多。智能配用电设备库存数量增长434.92%,主要为InOS系统及核心模组需求增大。

监测设备: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14.90%、257.94%,主要由于智能安全工器具及系统、架空线路图像监测装置、视频监测装置及系统等产品产销量增长。其中,无感式智能管控终端单价相对较低且销量较大,促使监测类设备产销量快速增长。智能监测设备库存数量增长106.80%,主要由于高清视频监测装置需求上升。

机器人及无人机:产、销量同比增长1.94%、13.73%,主要为本年产品结构调整,无人机自动机场等装置产销量增长较快;存量同比下降43.46%,主要由于电力特种无人机产品存量消化加快。

南网科技指出,2024年以来,储能行业加速从规模化扩张向技术竞争与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型。随着新能源消纳需求激增,长时储能技术成为政策支持重点,各省份配储时长要求提升至4小时以上。针对行业价格战引发的安全隐患,国家出台《新型储能电站安全管理规范》,强制要求储能系统通过安全认证,推动具备电芯级BMS、热管理核心技术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电力现货市场全面铺开推动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的收益机制完善,容量租赁、共享储能等模式加速落地,叠加分时电价机制优化与工商业峰谷价差扩大,分布式储能场景需求爆发,行业竞争核心从成本转向技术可靠性与商业模式创新。

电力试验检测行业在政策驱动与技术创新双轮推动下加速转型升级。电源侧方面,煤电容量电价机制落地、大规模设备更新及低碳化改造政策深化,催生火电灵活性改造、新能源并网设备检测需求激增,检测服务向“绿色化、智能化、全生命周期化”延伸,覆盖机组性能验证、能效评估等环节;电网侧在《能源法》及“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指引下,试验检测技术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跃迁,高精度在线监测、AI诊断等新技术应用普及,推动检测模式从“事后运维”向“实时预警+主动干预”转变,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核心支撑。行业整体呈现“检测技术高端化、服务场景多元化、数据赋能深度化”趋势,具备多场景融合检测能力与数字化平台优势的企业将主导市场竞争。

智能配用电领域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政策密集落地的双重驱动下加速向高弹性、全感知、 多源协同方向演进。随着配电网形态从单电源辐射向多源双向潮流转型,分布式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电力电子设备规模化并网倒逼行业技术革新,数字赋能成为核心特征,“电力+算力”融合系统催生新型保护测控、边缘智能终端等关键技术需求激增。政策层面,《十四五规划》《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及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提升配电网承载力、灵活性与低碳化水 平,推动设备向“安全可靠、柔性接入、全面感知”方向迭代。在此背景下,行业竞争焦点从单一设备智能化转向“源网荷储”全景协同能力,市场格局加速向具备操作系统底层技术、多场景融合能力与全生态服务优势的企业集中,智能化与协同化能力成为行业分水岭。

(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 作者:王一冰 )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