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委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部门制定《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期为2025年至2027年。
以下为解读:
一、总体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为增强绿电供给能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物质保障。一是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在新一代光伏电池、超大型风电机组、氢能“制储输用”和新型储能等关键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二是龙头企业加快培育。累计培育10家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400家左右“筑峰强链”重点企业。三是集群建设成效明显。重点承载地区内协同发展态势基本形成,行业规模、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保持国内领先,盐常宿淮光伏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二、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以光伏、风电、氢能、新型储能等新能源产业为重点方向,部署了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产品推广应用、筑峰强链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智改数转网联、绿色制造推进、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海外市场拓展九大行动。
一是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建立产业链长、短板技术攻关清单,支持链主企业参与国家相关专项,开展联合攻关,省级层面滚动实施一批重大企业技术攻关项目。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资源,在钙钛矿、大功率风电传动链、新型储能电池、制氢装备等领域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二是创新平台建设行动。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围绕海上风电、新一代光伏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氢能、新型储能未来产业研究院,加快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发挥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江苏分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引领作用。
三是产品推广应用行动。将新能源列入“三首两新”重点领域,加大首购首用政策支持,推荐申报国家首台(套)推广应用目录、重点新材料应用示范指导目录。探索“绿氢”在工业领域的替代应用,推动氢动力轨道交通、船舶运营,支持氢动力飞机研发。推动以海上风电为重点的风能资源高效利用,推进深远海风电前期相关工作,争取国家试点项目。
四是筑峰强链企业培育行动。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培育一批具有潜力的“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建立服务重点企业直通车机制,支持举办世界新能源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发挥重点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融通发展。
五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加快形成以苏南为技术创新策源地、苏中苏北为核心产业联动协作区、沿海地区为融合应用前沿地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以盐常宿淮光伏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为重点,推动全省新能源产业集群优化布局和协同发展。
六是智改数转网联行动。编制细分领域智改数转网联实施指南,建立典型场景库和智能装备、软件和服务商清单。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企业及产品“上云用平台”。发展新能源产业数字孪生,打造多环节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管控系统。
七是绿色制造推进行动。支持申报国家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和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鼓励开展清洁生产。探索开展风电、光伏等高端装备再制造,推动光伏组件、储能电池、风机叶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攻关和产业化。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
八是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行动。组建光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钙钛矿电池、新型储能电池等技术标准制定。发挥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作用,助力提升产品质量。引导重点企业和平台建立健全高价值专利培育和常态化专利导航工作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构建重点产业链专利池。
九是海外市场拓展行动。支持企业参加德国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阿布扎比世界未来能源展、埃及太阳能光伏及储能展览会等境外展会。推动企业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开展大型光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等项目工程总承包。鼓励企业开展碳足迹、ESG报告编制认证,及时发布贸易预警信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海外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定期做好产业运行分析与跟踪评估,支持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列入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加强重点企业投资项目跟踪。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或单台机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陆上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支持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统筹用好制造强省建设、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省发展改革类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重大创新平台、智改数转网联和服务体系建设等。
三是加强产融对接。定期向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推送新能源领域优质项目,组织开展金融赋能新能源产业专题活动。鼓励运用股权交易、企业债券、票据等多种直接融资工具及产品,推动更多新能源企业加入江苏省绿色融资主体库,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苏碳融”政银产品。
四是强化人才引育。建立完善新能源产业集群及重点产业链专家委员会、专家库,遴选培育一批创新企业家、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先进基础工艺人才,引进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组织引导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新能源类专业开展技术和人才对接,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五是营造良好环境。支持光伏、储能企业申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发挥省级行业协会和集群促进组织作用,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引导各地进行差异化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低效产能出清渠道,加大优质企业和产品的推介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