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1月底,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牵头的一项农村能源领域科技项目获批立项。这是多年来该公司立足河南农业农村大省、能源消费大省实际,强化科技攻关,支撑能源保供和低碳转型的又一重要实践。
近年来,国网河南电力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提升各级电网安全运行、防灾抗灾水平,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夯实能源电力保供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赋动能、作贡献。
攻关核心技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9月29日,国网河南电力科研人员在±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与1000千伏驻马店—南阳特高压交流线路并行段,开展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直流合成电场的现场数值测量与特征分析工作,以准确掌控特高压交直流并行线路电磁环境空间分布特征,并完成了实测数据储备。
河南电网是我国东西联网、南北互供的重要枢纽电网,在全国率先迈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阶段。目前河南境内在运特高压工程已达“5站16线”。特高压线路通道日渐密集和交直流线路并行架设,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混合电磁环境,给特高压工程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潜在挑战。
近年来,国网河南电力围绕承担的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领域科技项目《±800KV直流线路与交流线路并行时的电磁环境监测及评估研究》进行攻关,提出了适用于交直流输电线路并行架设时的混合电磁环境评价技术规范。项目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能够为后续大规模特高压工程的合理设计和交直流混合电磁环境的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对国家电网公司长远期特高压电网规划与建设将产生重要意义”。
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中,电力系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国网河南电力通过灵活的科研布局,系统凝练和挖掘技术需求,编写的IEEE国际标准《基于单目视频的架空输电线路舞动测量方法导则》于2021年7月正式出版,是全球输电线路舞动研究领域的首个IEEE标准。至今,国网河南电力累计牵头立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19项,立项项目数量和等级创历史新高。
储能电站作为宝贵的可调节资源,对于保障新能源消纳和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今年8月初,中电联在昆明举办储能领域标准审查会,国网河南电力牵头编制的《储能电站环境保护技术监督规程》《储能电站化学技术监督规程》报批稿通过专家审查。“两项行业标准分别对储能电站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环保、化学技术监督内容及要求进行了规定,适用于以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铅酸(炭)电池等为载体的储能电站环保、化学技术监督,有效支撑储能电站系统的安全运行与技术监督。”河南电科院高级专家赵光金表示。
创新科技应用,增强电网抗灾能力
9月30日,豫北地区迎来秋季首场降雨。河南安阳县供电公司运维部人员沈建军、杨俊波利用视频监控和水位观测点远程监控系统,对全县25座变电站开展防汛巡检,实时掌握处于蓄滞洪区的防汛重点变电站站内积水、排水设备的运行情况,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河南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地理环境复杂,夏季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多发洪涝灾害,防汛抗灾保电形势复杂严峻。
近年来,国网河南电力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持续提升电网防汛防台风服务保障、应急处置能力。
变电站在防汛保供中具有关键作用。2022年开始,国网河南电力结合洪涝风险变电站地理位置、电网位置、防汛基础数据及前期水位核校结果,综合分析研判,构筑以“抗”“防”“精”为核心的三道防线,着力提高防汛精细化管理质效。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每年汛期,国网河南电力利用省、市公司两级生产管控中心全面汇集各级电网设备生产信息,发挥河南电力气象台和“河南电网防汛一张图”平台作用,对处于防洪高风险区的变电站开展全天候高精度监测预警。今年度夏期间,河南电网各级变电站安全平稳度汛,供电安全可靠。
应用新技术,促使线路防汛运维工作更加科学高效。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监测线路杆塔在汛期的沉降情况,及时掌握高陡边坡、跨河、水库等特殊位置的杆塔异动情况。洛阳供电公司洛宁县山区安装可视化装置1379套,实现易发生地质灾害点位及跨水域35千伏以上线路监控全天候、全覆盖。
国网河南电力从保供“最后一公里”着手,应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提高配电站防汛和客户服务保障能力,有效应对洪涝灾害侵袭,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可靠供电。经过“脱胎换骨”式重建改造的地下配电设施,新增配电设施防水智能处理、开关柜智能除湿、智能巡检控制等系统,可观、可测、可调,汛期居民供电可靠性有了保障。“2021年发大水,我们小区在全市受灾最重。这两年不管下多大雨,用电上没发生过什么问题。”安阳市昊澜花园小区居民闫靖轩说。
促进成果转化,满足电力保供新需求
9月24日,国网河南电力在鹤壁市举办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豫北)推广活动,推介24项省公司二级电商上架产品,展示了豫北地区8项拟入孵转化成果,探索推动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的新路径,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高度依赖技术创新的迭代升级过程。面对科技创新新形势、新需求,近年来国网河南电力持续健全“科技搭台、专业主导、基层支撑、产业协作”的四方协同科研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提升能源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能源保供能力。
截至今年11月底,河南省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6800万千瓦。今年上半年,河南新能源发电量50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4.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6个百分点。
国网河南电力组织科研人员深入调研全省各地实际,先后研发分布式光伏承载力与可开放容量发布系统,建成新能源气象监测与功率预测平台。启动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支撑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专项行动计划,系统解决全省分布式光伏接入、控制及消纳难题,推动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
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对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2023年,国网河南电力首次牵头主持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配电变压器电能质量附加损耗解耦表征学习建模方法研究》。国网河南电力还在配电网电能质量附加损耗研究方面取得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打造了国内首套10千伏电能质量综合试验检测平台与河南电网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平台,为电能质量检测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扎实的科研队伍建设。国网河南电力积极创建两个公司级科技攻关团队和一个省级科技攻关团队,形成跨单位协作的柔性攻关机制。紧盯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需求,分梯次组建电力系统清洁能源消纳及安全稳定、农村电气化水平提升、特高压设备状态感知及精益运维等柔性团队。
聚焦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抓创新,国网河南电力统筹推进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研制和产业培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2023年以来,科研成果“电网气象一张图”嵌入生产管控平台,定时、定点、定量提供区县级气象预测预警信息;研发的充油装备非侵入式测量装置成功应用于山东、新疆等十余个省级电网,并纳入国家电网变电主设备健康管理先进新技术推广应用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