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计划三年内打造面向东盟的低空场景服务方案供给地和低空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广西低空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
当前,低空经济加快融入各行各业。广西电网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通过自主研发的无线充电、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先进技术,推动智慧巡检与产业升级,加快电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为低空经济多元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广西,当前电力低空经济发展集中在两个领域。在应用侧,无人机等技术在电力电网行业应用较为成熟,在电网运维、应急抢险等诸多场景广泛应用;在服务侧,加快空天数智化建设,提供杆塔共用、信息共享等多维度支撑,与各行各业共同创造低空经济发展新格局。
提升科技含量
开启低空飞行新时代
一键启动,300多公里外的无人机腾空飞起,沿着配网线路开展巡检工作;电量告急时,它自动停靠安装在电杆上的无线充电机巢,通过无线充电“满电复活”后,继续按设定航线执行任务。全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
这是10月16日,位于南宁总部基地的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人员运用“智能无线充电无人机和机巢”技术,远程对河池市东兰县花香乡坡索村配网线路开展巡视作业的一幕。
这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无线充电无人机和机巢”产品,整体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牵头研发人员、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陈绍南介绍,安装在电杆上的智能无线充电机巢,能对停靠在里面的无人机进行智能无线充电。在满电状态下,日常巡检无人机,可以一口气对电网线路完成5公里以上的飞行巡检。
近年来,为全面推动数字电网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广西电网公司在输变配领域大量运用无人机技术,推动“机巡”替代“人巡”,建成“机巡为主、人巡为辅”的智能巡线模式。
针对无人机续航难题,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将无线充电技术应用于无人机全自主补电上,自主研发了全国首套“智能无线充电无人机和机巢”。该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接触式充电触头氧化、接触不良造成的充电慢、充不进电的难题;首次探索适用于电力巡检的飞控逻辑、无线通信优化方案等,实现了全线路自主巡检,获PCT国际专利授权2项,发明专利授权9项。
这一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无人机续航难题,为无人机巡检带来革命性变化,也为低空经济的多元化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在广西南宁9月24日至28日举行的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智能无线充电无人机和机巢”技术受到农业、林业等多个领域的中外客商关注。
“‘智能无线充电无人机和机巢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金额已超过6000万,今年年底我们有信心突破1.2亿元。”陈绍南信心满满。
强化空中力量
构建低空经济新生态
在北海,从今年3月开始,供电人员通过无人机完成214条共计1583公里10千伏架空线路的巡视,制作了适用于北海电网的巡视航线。飞手只要抵达一个起始地点,无人机就能自动沿着规划航道巡视,工作效率、效果都大幅提升。
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相关产业的革新,为低空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年初,广西电网公司发布应用全国首个自主可控的电力大模型——输电人工智能大模型(大瓦特CV),可同时进行30类输电缺陷的识别,识别效率比人工提升5倍,平均缺陷识别率为90%,达到电力行业领先水平。
截至目前,南方电网在广西累计部署输变配无人机机巢1628套,开展输变配机巡作业里程已超35万公里,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巡检图片超过2000万张,累计报告设备缺陷隐患54.32万处,有效支撑了电力设备高质量智能巡视运维工作。
此外,广西在多场景下积极实践,构建低空经济良性生态,拓展更多行业应用场景。在北海市流下村,南方电网安装了无人机巢,并在旅游、交通高峰期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7×24的人流监控、交通监控、治安监控等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拓展无线充电、输电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的运用场景,全面推进‘机器代人’作业模式,打造电力新质生产力,助力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广西电网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重点领域研究,推动现代能源电力产业链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融合化发展,为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低空场景服务方案供给地和低空装备研发制造基地贡献电网力量。
(韦露 陈钦荣 吴宛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