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每年的迎峰度夏对电网来说都是一场大考。入夏以来,暴雨、洪水和高温频繁发生,电网进入防汛抗灾与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应对灾情,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应对高峰负荷、极端天气考验,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和智能服务水平,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心度夏。
上天入地 科技防汛添智慧
闪电划破夜空,暴雨冲刷大地。入夏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侵袭,湖南、江西、安徽、重庆等地防汛压力陡增,给人民群众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抗灾形势,为保障受灾地区群众正常用电需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压实责任、加强统筹,扎实做好防汛抗旱保供电工作。
7月15日,在距离地面80多米深的重庆融侨支通道电缆隧道中,伴随着整齐有序的踢踏声响起,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电缆运检班班长吴科和同事熊烮、李科,正在带着电缆通道智能巡检机器狗开展迎峰度夏保供特巡。
熊烮拿着手中的红外测温仪,测量每一个接头的温度,向吴科汇报测量数据,李科在一旁仔细记录着。“我们再看一下机器狗的测量数据,核对一下与实际测量数据是否相符。”吴科在一旁说道。
在电缆通道的一头,智能巡检机器狗正在开展电缆通道遥控巡检。只见它停下脚步,探出机械“手臂”搭在高压电缆上,一份包含设备局部放电、电缆表层温度等数据的“诊断单”就实时生成了。
“机器狗配备了4G无线通信及超视距通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模块,可进行远程和就地操作,开展隧道地图构建、红外测温、定点巡视、气体检测等工作。现场实时采集数据后传回电缆管理中心精益化管理平台,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决策、事务处理,提高了巡视检测工作效率,保障了迎峰度夏期间电缆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吴科介绍。
迎峰度夏期间,在国家电网这支防汛抗旱保供电的队伍里,不仅有供电员工奋战的身影,也有许多机器狗这样的“硬核”科技装备在发挥作用。在这些“利器”的加持下,预报预测、巡险查险、抢险救灾的质效均大大提升,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好保障。
在山西省交城县西营镇大陵庄村,仰头望向耸立的铁塔,3架无人机在130米高的架空线路周围轻盈翱翔。“他们可以对距离起飞点半径5千米、高500米范围内的输电线路进行360度无死角巡视,较人工巡视的效率提高6~10倍。”国网山西超高压输电公司智能调控中心无人机班班员李冰倩介绍,无人机搭载的“双光云台”,即“可见光”和“红外光”,能够极大提高线路巡视工作精度。其中,“可见光”主要用于发现“销钉级”缺陷,比如防止螺母脱落使用的直径1毫米左右的销钉;“红外光”主要用于测温,通过测量连接金具、复合绝缘子等的异常发热,判断是否存在内部缺陷。
在湖南省安化县的柘溪水电厂,柘溪大坝溢流段支墩劈头裂缝漏水量大的问题已困扰了柘溪水电厂60余年。此前,柘溪水电厂曾采用人力潜水等多种手段检查修复,效果均不理想。今年汛期雨量大、时间长,需查清坝体水下结构盲区裂缝实际情况,排除柘溪水电厂安全隐患。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博士”团队自主研制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志浦号”,完成了对柘溪水电厂大坝裂缝的检查。在水下,这款轻量级智能巡检机器人一次可巡检4小时,能应对不明钢筋缠线、水体浑浊、周边机组开机导致的水下暗流等挑战,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高于人工潜水巡检。
更多智慧防汛手段亮相,手机程序及时更新最新的汛情和预警,智能机器人“冲”在抗洪第一线……国家电网防汛领域管理思路和应用技术的创新,让防汛抗灾更智慧。
盘活数据 灾害预警更及时
迎峰度夏期间,由于跨越地域广,输变电设备长期暴露于复杂多变的气象环境中,极易受到大风、暴雨、雷击等气象灾害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精准、专业、及时的气象服务信息十分重要。
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电网防灾减灾中心,专业人员张廼龙和同事通过电力气象微应用,正在对未来几天江苏全省大范围降温期间的气象状况和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他们发现江苏省内重要输电通道将受强降雨影响,随即通知相关运维单位加强防范措施。
“电力气象微应用能够在气象部门预报信息的基础上,识别强风、强降雨天气的强度、落区等,并根据局部电网的抗灾能力评估输电线路风偏、倒塔等风险,发布设备风险清单,指导相应运维单位特巡,及时消除电力设施隐患。”江苏电网防灾减灾中心副主任陈杰介绍。
今年5月,江苏电科院通过综合分析降雨及变电站周边地形、水位、地表类型等因素,在电力气象微应用中创新搭建了暴雨洪涝模型。该模型能够预测全省重点变电站未来72小时内的逐小时积水情况,分析重点变电站积水风险并划定高风险区域,实现汛情监控全在线、全时段、全覆盖。
“以往我们主要依赖气象部门面向公众发布的天气预报,但此类预报范围通常以地市为单位,数据颗粒度大,针对性不够强。模型将积水按不同深度划分为低、中、高3个风险等级,并根据预测降水量及各变电站排水能力等自动生成洪涝风险清单,帮助我们辅助地市供电公司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汛工作。”陈杰说。
做好防灾减灾尤为关键,是关系电网安全、能源安全的要事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每年夏季,全国多地洪水泛滥。洪涝会导致电力设备进水,发生短路、漏电,严重时会导致杆塔损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形成“空天地”联合感知的洪涝识别监测体系,利用光学和雷达卫星对洪涝灾害进行监测,同时耦合无人机影像和地面水文监测装置数据,点面结合实现了大范围的洪涝识别估算。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季风影响,台风多发。台风会导致导线风偏、杆塔受损,也会吹倒树竹,引起倒杆断线。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应用“防台风抗灾电网”体系评价平台,通过47个评价指数,对沿海城市供电网格进行“诊断”,针对性开展薄弱地区的补强建设。
在沟壑纵横、峡谷盆地、雨水充沛的地区,山洪、泥石流是常客。山洪、泥石流会造成电力设备损坏,铁塔基础下沉,也会导致防护沟出现拉线部件松动、变形和破损。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研发的多方联动预警指挥系统、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及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可同时监测气象、地质等多种灾害信息,并及时向工作人员发送预警信息。
数据驱动创新,让电网迎峰度夏更具底气。国家电网紧扣电网防灾减灾,构建多类风险预报预警模型,有效支撑电力系统科学应对极端气候事件。
精准调控 电网度夏弹性强
高温总是与夏季相伴,每到此时,用电负荷节节攀升,给电网造成巨大压力。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迎峰度夏对储能电站等调节性电源的需求也在加大。国家电网全面推动各类新型储能的科学调度,让储能电站更好地参与电网互动调节。
7月6日上午,随着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一声令下,遍布江苏各地的56个新型储能电站455万千瓦的新型储能,从备用状态集中转为充电状态。据悉,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省级电网新型储能集中调用。
“在用电低谷充入风电、光伏等清洁电能,实现了绿色能源的统一储存备用,有效助力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国网江苏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型储能,被业内形象比喻为“超级充电宝”,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它的“超能力”在于,用电高峰放电,发挥顶峰调节作用;用电低谷充电,助力新能源消纳。
此次调用不仅实现了超450万千瓦新型储能与江苏省级电力系统电源、电网、用电负荷等各环节的友好互动,更助力我国能源清洁利用水平提升,推动国内新型电力系统技术革命性创新。
除了增加供给能力外,在用户侧,国家电网还不断创新能源保供新模式,运用科技手段开展能效服务和负荷管理,助力迎峰度夏电力保供。
7月13日晚上,湖北省宜都市公共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下班后,239台空调在预定时间全部自动进入关停状态。原来,这些空调都安装了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分体空调智能控制器,这些控制器通过与湖北3060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平台连接,实现了对分体空调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
“针对挂式空调和柜式空调,我们研发了三种分体空调智能控制器。三种控制器都只有巴掌大,安装方便。”国网湖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技术员冯烨介绍,在湖北3060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平台上,所有房间的空调温度、功率、关停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每个空调控制器都有类似身份证的二维码,在安装控制器前,录入空调、控制器、房间号信息,便可以精细监测单个房间、单台空调。
空调的控制策略也很人性化。“有些机构5点半下班,我们设置了6点分集群控制空调关闭。考虑到如果有人继续加班人为打开空调,还设置了9点半空调关机指令。”冯烨说。
此外,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还推出了自主研制的混合绝缘高过载有载调容调压配电变压器。该变压器有63千伏安和200千伏安两种容量模式,可根据负荷大小调整。据测算,负荷大小与变压器容量大小正向匹配时,损耗会小。
当负荷为63千瓦以下时,变压器容量调整为63千伏安,其损耗电量为每小时0.1千瓦时;当负荷更高时,将变压器容量调为200千伏安,损耗电量为每小时0.215千瓦时。如果适时调整容量运行模式,1台变压器每年至少可减少损耗电量1007千瓦时。
迎峰度夏期间,国家电网不断完善电力需求响应机制,应用虚拟电厂等技术将尖峰负荷、高峰负荷进行平移,保障全社会用电;依托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实现负荷精准调控,引导全社会节约用电,以科技手段提升电网弹性,助力居民清凉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