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无人机发现一个相间间隔棒损坏,导线存在磨损情况,大家仔细观察核对。”6月18日,国网吉林超高压公司输电运维二班班长杜冰应用无人机巡检500千伏甜松Ⅰ、Ⅱ线,该无人机搭载了新型紫外检测云台。
在以往无人机巡检作业中,由于存在视野盲区,无人机飞手无法精准定位雷击、导线断股等情况引发的导地线设备损伤。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以问题为导向,启动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整塔整线无人机人工智能巡检技术研究与应用”揭榜挂帅项目。国网吉林超高压公司作为揭榜单位,创新建立无人机搭载新型紫外检测云台巡检模式,提升了设备隐患排查效率。
国网吉林超高压公司创新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导线损伤往往伴随不正常放电,而采用240~280纳米波段的日盲紫外成像技术能够在日光下捕捉这种放电现象。抓住这一关键点,创新团队利用无人机加载紫外云台,根据放电异常数值,开展线路故障巡查,解决了无人机导线、地线损伤精准定位的难题。
近年来,国网吉林电力在加强创新深度和广度上持续发力,通过揭榜挂帅项目、质量管理创新等方式,打造出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安全保障创新成果,为保障一线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0年以来,我们公司连续4年选取40个重点科技项目实施揭榜挂帅,其中半数以上项目都与安全生产有关,研发内容涵盖电网安全运行、故障防御、设备可靠性提升等各个方面。随着项目成果的陆续孵化和落地应用,以科技创新保障安全生产的能力也全面增强。”国网吉林电力科技创新部科技项目管理专责张轶珠介绍。
6月12日,在白城通榆66千伏大房线改造工程建设现场,白城供电公司项目经理张昊通过塔上作业人员佩戴的远距离实时监控装置,有条不紊地指挥作业,防范危险作业行为。
为了进一步加强塔上作业安全管控能力,白城供电公司锋锐质量管理(QC)小组研发可穿戴式远距离实时监控装备。塔上作业人员通过佩戴眼镜式的线上移动终端,可将第一视角的作业画面回传至地面工作站,与地面工作人员保持实时通话且不耽误作业。塔下指挥人员通过回传画面实时监控,及时提醒作业人员规范作业。
国网吉林电力大力支持所属单位开展QC小组活动,打造省、市、县三级协同联动创新模式,积极培育创新攻关人才队伍,成功研发了一大批创新成果。“近三年以来,公司注册QC小组984个,形成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649项,其中助力安全生产方面的创新成果296项。”国网吉林电力企业管理部企业管理处副处长祝晓宏介绍。
国网吉林电力在以创新保安全的探索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对作业现场的安全措施、作业行为实施全方位监控。
6月4日,在500千伏双阳变电站基建现场,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的手机屏幕上实时播放着现场高空俯视画面。“为了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控水平,我们研发了高空太阳能无线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对整个施工场地开展全覆盖监控。”吉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500千伏双阳输变电工程变电工程施工项目部安全员胡玉霞介绍。
以往,项目管理人员通过布控球监督施工作业,难以实时掌握施工现场整体情况。为此,该施工项目部结合实际需求,研发了高空太阳能无线智能安全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安装在施工现场四周近20米高的支柱上,全部由太阳能板供电,摄像头可360度旋转。项目管理人员仅需一部手机就可实现可视范围全覆盖,全面监控施工安全、质量、进度。
“创新监控手段不仅提升了双阳变电站施工现场安全管控质效,也为更多电网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提供了经验和参考。”国网吉林电力安全监察部安全督查处处长韩来文说。
年初以来,国网吉林电力不断创新安全监督技术手段,提升安全管控水平,对2116个施工作业现场开展安全督查,共查纠、整改违章169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