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滩涂地上,海风吹拂,蓝天下,距大海仅300米处,银色的设备在阳光中闪耀。5月28日23时,在连云港市赣榆区琴岛,江苏靠海最近的变电站——110千伏琴岛变电站(后简称“琴岛变”)正式投运。
这座变电站,不仅是国网江苏电力变电站建设技术的一次突破,更是推动沿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变电站,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赣榆是江苏近海亲海第一区。2023年,赣榆入选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是全省唯一入选区,这里正蓬勃发展集养殖、捕捞、精深加工、产品流通、休闲观赏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体系。琴岛变坐落的琴岛天籁片区,是赣榆临海经济发展的重点片区,未来还将进一步建成集生态旅游、高等教育、中心商务为一体的综合区域。
为助力琴岛天籁片区建设与赣榆临海经济发展、服务江苏海洋大学海滨校区落地赣榆,国网连云港市赣榆区供电公司本着“宁可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原则,谋划建设110千伏琴岛变。
琴岛变建设50兆伏安主变和35兆伏安主变各1台,110千伏出线4回,10千伏出线24回,均采用电缆出线,为赣榆海洋经济发展留下足额用电裕度。
作为江苏省内距离海岸最近的投运变电站,靠海近为变电站带来了不小的“生存挑战”——琴岛片区附近海域全年平均风速每秒5.5米,最大风速达30米/秒,空气中盐度最高值为31.7,最低值为31.1,一句话概括就是:风力大且盐雾腐蚀严重。
在工程建设前期,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与江苏海洋大学土木与深海工程学院结对创先,产学研融合合作,针对沿海地区情况,研讨更加契合的建造方案。
特点①由外向内:抗腐蚀
为减少海滨气候影响,琴岛变外墙及屋面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一种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涂覆后就变成变电站外墙的魔法盔甲,吸收空气中的湿气,让墙面免受海边的水汽侵蚀。
变电站外墙需要防腐蚀,变电站内部当然也需要。海边潮气大,含盐量高,极易腐蚀钢铁材料。为此,琴岛变的槽钢、扁铁、钢梁、钢柱、电气设备等均采用了热镀锌的工艺。
热镀锌是将表面经清洗、活化后的钢铁制品浸于熔融的锌液中,通过铁锌之间的反应和扩散,在钢铁制品表面镀覆附着性良好的锌合金镀层。简单来说,就是给钢铁穿上一层防腐外衣。
此外,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黑科技——“纳米积木”,也在琴岛变派上了用场。
为解决在沿海腐蚀环境中输变电工程内部钢筋极易被锈蚀的问题,建设团队使用抗拉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的超高性能纳米混凝土轻型电力构件,像搭积木一样“搭”起了变电站散水、电缆沟排管。
特点②自上而下:防沉降
除了腐蚀性强,该站还需要解决沿海地区土质强度低、沉降大的问题。
不同于在硬质土地建设的非打桩变电站,为应对海边松土壤、提高地基承载力与抗压强度,琴岛变的道路、围墙、水池等均采用打桩方式建设。把变电站的筋骨牢牢地立在土地里。据统计,该站建设累计使用各类桩1000余根。
打桩也有学问。打桩前后,工作人员都对桩基进行了全面的体检,确保每根桩基完整、坚固、横纵向受力合格,让变电站“站”得更稳当。
为了让“桩”更稳,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微型注浆复合桩成套技术也在海边这片软土地上大展拳脚。
微型注浆复合桩其实不复杂——一根中空的钢管从底端向上每隔1米留两个长10厘米、状似哑铃的孔,之后通过压力向钢管内注入一种混合注浆料,注浆料就会从开孔处挤出并与周边的土体混合,形成硬质块体。最终钢管、注浆料及周边土体形成了一根“糖葫芦”状的复合桩体,牢牢扒住土壤。一套操作让小桩身做到大承载、低成本实现高耐腐,抗沉降力直线提升。
特点③一键顺控:更便捷
琴岛变还有一个关键词——“便捷”。
琴岛变是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首批、赣榆地区首座采用远端顺控操作功能的变电站。
以常见的倒闸操作为例,传统变电站需要现场确认断路器、隔离开关位置,多个部门配合,3-4小时才能完成。而琴岛变进行倒闸操作时,仅需要在后台输入一个指令,即可完成。以前3-4小时的工作被缩短至7秒,让变电倒闸操作真正意义上做到“足不出户”。
在光伏新能源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力操作人员还可通过“一键顺控”,快速调整琴岛变站内运行方式,优化新能源上网路径,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
此外,站内还配置有智能变电站二次过电压防护及在线监测系统1套,可智能、实时监测侵入二次设备的过电压、过电流等数据。通过在线监测和数据分析实现设备状态评价、故障预判、风险预警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达到主动和精准运维。
海边奏响美好生活的“琴音”。如它的名字一般,我们期待,琴岛变将劈波逐浪,用智慧便捷的电力供应激活蓬勃发展的地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