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是海平面上升和更多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也带来了大国博弈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建设碳核算体系不仅关乎环境治理,也关乎大国博弈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能源转型。
国网能源研究院研究团队认为,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事关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双碳”治理格局的构建和能源高质量发展。
首先,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不仅关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谈判权、碳核算科学技术领域的话语权,而且关乎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塑造和国际产业链的重构。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相比于资源与制度比较优势,绿色价值观等非市场要素也成为决定产业转移流向和速度的复杂因素之一。目前,国际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对我国产业竞争力存在硬冲击和软约束。硬冲击包括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美国《清洁竞争法案》,以及碳足迹认证被列为招标采购资格条件;软约束包括绿色标签、企业责任、绿色供应链、碳排放信息披露和公众的绿色意识。相比碳关税,碳足迹标准和标签更具隐蔽性,未来可能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碳关税、碳认证和碳标签的实施需要建立在碳排放核算标准制定和认定的基础上。标准是国际贸易的技术纽带,发达国家未来可能以高标准的碳足迹作为绿色产品的采购门槛。实施碳足迹标准和认证对我国制成品出口带来重大影响。根据调研,为了应对欧洲新电池法案,宁德时代已在欧洲布局,未来预计将逐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向国外市场转移。
其次,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是支撑我国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重要基础,直接关乎“全国一盘棋”的“双碳”治理格局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都是“双碳”目标落地的重要责任主体,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有利于激发行政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减碳降碳。只有在多元主体的政策协同下,才能形成真正的全社会参与的“双碳”治理格局。而这些政策措施的基础是碳核算,即对产业、企业、产品、消费活动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引导并促进经济社会从高碳发展转向低碳发展。自上而下的温室气体清单是评估分担区域以及行业减排责任的重要工具;自下而上的碳核算体系有利于促进企业和民间社会的自愿性减排活动和大量创新的低碳经济实践。
再次,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是协同碳减排政策与能源转型政策的关键,直接关乎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电碳核算规则直接影响能源电力供需格局。碳核算是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政策转变的关键基础内容。企业、产品、项目等不同主体电力排放因子关键参数的核算选择规则直接影响区域产业布局,进而影响能源电力供需格局。根据调研,2019年以来,河南电解铝行业对绿电的诉求使得约三分之一产能已转移到四川。基于碳核算的减排政策设计直接影响能源转型的节奏与路径,关乎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配套政策以及绿电、绿证抵扣碳配额机制的设计,都将通过消费侧对绿电的使用直接影响能源转型的力度与节奏。能源转型的节奏、力度和行业间、地区间梯次达峰的协同情况均会对能源电力系统转型的安全裕度、转型成本,以及局部地区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结构带来影响。要建立以碳核算为基础的碳预算管理机制,促进地区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结合实际及时调整优化碳预算,确保能源供需动态平衡。
综上所述,碳排放统计与核算体系是我国统筹区域、行业等不同减排主体设计“双碳”路径、选择碳减排机制与政策工具的重要基础与抓手。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碳排放统计核算应用场景丰富,与碳排放双控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绿色贸易制度等密切相关,需要在国家制度总体设计中通盘考虑,加强顶层设计。
(作者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