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云南西双版纳州绿色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十四五”期间电网建设项目规划投资36.974亿元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10/30 18:12:46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绿色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十四五”期间电网建设项目规划投资36.974亿元。一是加大力度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善景洪市西部网架和玉磨铁路外部供电项目。二是加快培育州内市场,以大幅提高工业用电量,助力工业企业扩大产能,引导用户通过市场化交易降低成本。实施农村清洁能源改造推广项目,深挖农村用电潜力。三是加强国际电力合作,利用西双版纳州电力产业优势,践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扩大对缅甸、老挝电力贸易,拓展境外电力市场。四是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扩大交易范围。

协调推进电价、配售电、发用电计划、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电力市场建设等各项改革,加强智能化电力交易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技术支撑系统和项目建设,完善改革措施,建立市场运行规则,加大发电、售电等竞争性领域和环节开放力度,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加强微电网在工商业区域、城市片区以及偏远地区的应用。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电力定价体制。落实分环节电价、峰谷电价、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终端销售电价的改革任务。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率先试点实行节点电价制。依照国家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电价的定价机制,落实销售市场,指导企业制定有市场竞争力的电价。

“十四五”时期,以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为契机,充分发挥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储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统筹考虑源、网、荷、储之间的发展需要,逐步建立一体化、智能化的“供-需-储”自动平衡系统。大力发展多能互补、综合能源运营、能源大数据技术,有序推进智能电网、分布式供能、储能、能源互联网等能源创新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及应用。

推进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广分布式供能、微电网及储能等新技术应用。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积极开展配电自动化升级、智能用电小区、智能楼宇建设和智能电表应用,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用户双向互动能力。

西双版纳州绿色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前言

“十四五”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西双版纳州站在新时期、新起点的历史方位上,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推动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突出能源对外合作区位优势。为加快推动能源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秉持“开门编规划”的理念,《西双版纳州绿色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与《云南省绿色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充分衔接,深入总结了西双版纳“十三五”能源发展情况,系统研究了“十四五”西双版纳能源发展形势,具体阐述了西双版纳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分析了环境影响、国土空间规划因素,是指导西双版纳“十四五”能源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远景目标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

一、资源禀赋

(一)能源资源丰富

西双版纳州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水能:西双版纳州水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529.23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63亿度。

太阳能:西双版纳州绝大部分地区太阳能平均总辐射量在5500~6000MJ/m².a之间,属于太阳能较佳开发区,适宜开发太阳能资源。

风能:勐海县帕顶梁子风能资源较好,可开发装机容量达30万千瓦,目前已建成风力电场投入使用,风电装机为6.95万千瓦。

生物质能:稻谷、玉米、橡胶、甘蔗、茶树等农作物产生的废弃物可变成二次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变为工业颗粒燃料、木炭及生物质发电的燃料或沼气等能源。

(二)区位优势突出

西双版纳区位优势显著,与周边国家能源合作空间巨大。西双版纳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特别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更为进一步深化西双版纳州与周边国家能源合作共赢带来了重大机遇,积极参与周边国家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合作开发,建设跨境清洁能源基地,着力推动能源高水平对外开发合作,打造国际区域性绿色能源枢纽,推动构建能源利益共同体,为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做出新贡献。

二、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高度重视能源产业发展,把建设能源产业与能源基础设施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主要建设电源、电网、新能源、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四大类,项目总数超过35项,总投资45.28亿元。

“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全州能源消费197.38万吨标准煤,其中煤品、油品、天然气、电力、其他消费占比分别是:9.92%、36.45%、0.32%、49.48%、3.83%,非化石能源占比是53.31%。

“十三五”期间主要发展成绩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电力开发建设成效显著,电能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十三五”期间,全州总装机规模累计达215.9156万千瓦。2020年全州发电量55.8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6.04%,其中水力发电量52.5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6.73%;火力发电量1.0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99%;风力发电量1.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5%;太阳能发电量0.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43%。全社会电力消费29.37亿千瓦时,较“十二五”末提高7.79亿千瓦时。电力保供能力增强,有力助推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二)大力实施电网建设,供电能力全面提升

“十三五”期间,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投资22.83亿元,建成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傣乡变等主干电网,新建和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0座,供电能力、网架结构水平和转供能力得到提升。

(三)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开发成效显著

一是建成勐海县恒鼎光伏、协鑫光伏农业发电厂和25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等。二是建成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3个,年生产颗粒燃料4万吨、工业木炭0.3万吨,完成投资1亿元。三是建成景洪市沼气发电项目,投入资金1500万元。四是加快推进景洪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发电。五是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四)节能降耗成效显著,高耗能产能逐步淘汰

“十三五”期间,全州GDP能源消耗2016—2020年分别下降2.69%、4.18%、3.79%、0.83%、0.1%,累计下降12.08%,完成省定目标7%的172.57%。

(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十三五”期间,液化石油气储配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400万元,新建液化石油气储配站2座、供气站126个。

(六)“互联网+”智慧能源稳步发展

西双版纳供电局已实现智能电表全覆盖,2020年底实现高、低压客户智能交费率分别达到100%和40%。

微信截图_20231030135113.png

三、困难问题

全州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供需总量不平衡,能源供需的结构性、时段性矛盾仍然突出,各种深层次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全面

西双版纳州能源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凸显。水电现在已经接近或达到当前电源结构下的合理水平,在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其灵活调节的作用,这个任务还很艰巨。能源产业融合协同不足,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推进缓慢,亟需加强需求侧管理。能源已经从常规能源逐步转变为保底能源和辅助调峰电源,统筹推进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的能源产业工作重点。

(二)生物质原料开发利用不充分

生物质能源主要包括甘蔗、稻类、玉米、薯类、谷壳、木屑等农林废弃物,全州年产各类秸秆约50万吨,目前秸秆以简易处理为主,未科学有效地变废为宝,提升利用价值,全州生物质原料亟需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三)能源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

西双版纳州能源价格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科学的市场化形成机制,能源的商品属性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难以准确反映资源成本、供给关系和环境成本;市场配置能源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明显;能源市场尤其是电力与天然气市场化的交易有待进一步完善。居民生活用能将持续刚性增长,全州机动车数量持续增加,成品油消费量将大幅度增长,节能降耗任务重。

(四)能源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

西双版纳州主要以水电为主,电源结构相对单一,新能源开发利用不足,能源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在能源高新技术和前沿技术领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第二章发展形势

随着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对能源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正全面推进,西双版纳州拥有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和对外国际能源合作区位优势,在打造绿色能源强省的目标下,西双版纳州应把握资源优势,顺势而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支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积极建设跨境清洁能源基地,推进能源大通道建设,实现全州能源产业的跨越发展。

一、“一带一路”和RCEP推动能源跨国投资合作带来的战略机遇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给我国创造了良好的区域能源合作契机,便利化、自由化的RCEP将西南推向开放前沿,位于西南板块核心区位的云南将迎来更开放的窗口和新一波的崛起,西双版纳州属于云南8个边境州之一,是西南地区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未来在RCEP政策利好的加持下,更为进一步深化西双版纳州与周边国家能源合作共赢带来了重大机遇,积极参与周边国家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合作开发,建设跨境清洁能源基地,着力推动能源高水平对外开发合作,打造国际区域性绿色能源枢纽,争取南亚东南亚更大的电力市场,推动构建能源利益共同体。

二、新能源创新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

全球能源发展趋势,绿色、清洁、低碳是主旋律,新能源技术与数据、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成熟,大规模储能、电池等技术不断突破,能源利用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日益丰富,能源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

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指出把清洁低碳作为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推动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优化能源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加快提高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云南省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3—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能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扩大市场消费。

三、区域综合交通网的形成带来的突破机遇

随着中老铁路、昆曼大通道、澜沧江黄金水道、大滇西旅游环线及云南沿边高速公路的建成,西双版纳州区域性交通枢纽区位更加凸显,为全州发展能源产业创造条件,特别是能源大通道的格局将基本形成,为加快布局建设跨境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投资环境。

四、“互联网+”助推能源改革带来的时代机遇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大力发展能源互联网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成为全球新能源企业迫切需要努力探索、积极应对的时代命题。5G为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使用带来创新的解决方案。随着5G移动通信、导航系统、传感技术、智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相关技术和产业优势的日益增强,“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的时代随之而来。

第三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遵循,坚持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绿色能源基地和能源大通道建设,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为立足点,以提高能源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优化能源系统,着力培育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全面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建设“一城两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好中国梦的西双版纳篇章等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原则

(一)革命引领,创新发展

把能源革命作为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把创新作为引领能源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启动“互联网+”智慧能源,增强发展活力,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能源产业链现代化。

(二)效能为本,协调发展

以电网为基础平台,增强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建设智能高效的调度运行体系,探索水能、光能、储能等多种能源联合调度机制,促进协调运行。以用户为中心,加强供需双向互动,积极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体系。

(三)清洁低碳,绿色发展

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并举。逐步将煤炭完全退出州内市场,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优化能源生产布局和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加强充电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领域和重点行业领域燃油汽车电动化替代,促进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四)加强合作,安全发展

发挥区位优势,统筹州内、州外、国外资源和市场,实现开放条件下的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能源贸易,加强州外联动,推进国际能源合作,建设跨境清洁能源基地,打造能源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危机意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把握能源安全主动权。增强州内油气供给保障能力,推进重点领域石油减量替代,构建多元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三、发展目标

(一)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着力打造清洁能源基地,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取得显著成效,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步入快车道。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新时代富裕美丽开放幸福西双版纳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推进能源革命,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快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周边地区输配电能力,建设跨境清洁能源基地。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电力基础设施体系。人民群众从能源普遍服务中获得更多实惠,助力加快建设能源强省,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西双版纳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双循环的大背景下,“十四五”期间坚持“走出去”的国际化能源合作道路,积极参与周边国家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合作开发,带动我国电力装备、技术、服务、标准等全产业链“走出去”。严守“双控”“三线”,培育壮大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产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机制。

到2025年底,全州规划电力装机645.97万千瓦,较2021年底装机规模增加199%,预计发电量达97.75亿千瓦时,能源消费总量为314.17万吨,全社会用电量为39.42亿千瓦时。“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224.57亿元,其中:电源点建设项目规划投资187.6亿元、电网建设项目规划投资36.974亿元。

1.电源点板块

“十四五”期间电源点建设项目规划投资187.6亿元。其中:景洪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划投资4.8亿元,装机1.8万千瓦;全力推动橄榄坝航电水利枢纽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十四五”期间完成新增投资5亿元;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170亿元,装机容量422.5万千瓦;规划建设勐海县风电场“以大代小”升级改造项目,项目规划投资3亿元,增加装机容量4.85万千瓦;规划新建一座共享储能电站,配置储能容量为100MW/200MW·h,项目规划投资4.8亿元。

2.电网板块

“十四五”期间电网建设项目规划投资36.974亿元。一是加大力度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善景洪市西部网架和玉磨铁路外部供电项目。二是加快培育州内市场,以大幅提高工业用电量,助力工业企业扩大产能,引导用户通过市场化交易降低成本。实施农村清洁能源改造推广项目,深挖农村用电潜力。三是加强国际电力合作,利用西双版纳州电力产业优势,践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扩大对缅甸、老挝电力贸易,拓展境外电力市场。四是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扩大交易范围。

3.油气板块

“十四五”期间油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投资1亿元。

4.新能源板块

以集中式光伏摸底调研成果为基础,完成全州集中式光伏项目规划布局,跟据云南省新能源开发建设方案下达的建设任务,全面推动完成新能源项目并网投产目标。

5.智慧能源板块

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要素,以储能等先进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安全、绿色、高效为目标,融入能源综合利用、源网荷储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智慧灯杆等,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一代电力系统。

6.节能减排板块

到2025年,全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314.17万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2.79万吨以内,煤炭消费量每年下降24%左右。

7.风光水储板块

积极实施“风光水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采取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多能源品种发电互相补充,并适度增加一定比例储能,统筹各类电源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依托光伏发电、并网型微电网和充电基础设施等,以嘎洒产业集聚区为试点,开展分布式发电与电动汽车灵活充放电相结合的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多能协同互补、网源荷储互动、用能需求智控的新型电力系统形态。

8.境外合作板块

以跨境电力联网为重点,推进电、油、气综合输送网络建设,全力打造国际区域性绿色能源枢纽。

第四章重点任务

一、优化结构,多能互补,完善能源供给体系

(一)做强电网

优化主网、做强配网、提升农网,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全面完成电力“一张网”改革。加大现代化农村电网建设力度。突出补齐农村电网发展短板,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促进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制定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现代化配电网络设施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全州配电网供电能力,提高供电质量,加强电网与用户互动能力,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网及电动汽车等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

(二)完善天然气管网

加快形成通达全州各县以上的天然气主干管网,推进城镇天然气供应管网建设。加强城乡天然气管网建设。补齐城乡居民天然气利用短板,推进城乡天然气管道建设,扩大景洪市城乡管道天然气覆盖面,加快勐海、勐腊两县天然气管道建设。

(三)建设成品油管网

“十四五”期间,依托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加大推进成品油输送线路规划布局工作,积极争取中缅油气在西双版纳的储备储存。依托玉磨铁路,努力争取成为国家和省的石油战略通道。推动建设连接主要消费城市和成品油储备基地的成品油输送干线,打造辐射周边的区域性成品油管网。

二、绿色优先,节能减排,提高绿色消费效能

实施绿色低碳能源工程,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构建清洁低碳新体系。实施能源节能减排工程,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开创节约高效新局面,加强节能管理和重点领域节能。

(一)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发挥水电优势,突出西双版纳水电为全省提供的清洁能源支撑和节能减排效益。坚持水电开发与移民致富、生态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全力推动橄榄坝航电水利枢纽项目完成前期工作。

大力推广太阳能利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推进学校、医院、工(产)业园区、居住区、大型公共建筑物等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完成景洪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二)多元开发,打造绿色循环产业链

推进新能源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进水电、光电、风电与农业、工业、旅游业发展相结合。鼓励太阳能发电与农业、林业、渔业相结合,在光伏板下种植蔬菜、瓜果、茶叶、石斛等,在茶厂、糖厂、胶厂的屋顶和周边农业设施用地上建设太阳能板,在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用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率,实现光伏电站与农业、工业相结合。

(三)加快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

统筹规划景洪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景洪市建设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四)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

多渠道争取增加天然气供应,全面推进天然气在城镇燃气、工业燃料、交通燃料等领域的高效科学利用,大力发展城镇燃气,加快推进工业燃料和交通燃油替代。

(五)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建设集中式充电站为主,分散式充电为辅”的思路,把景洪市城区作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及优先发展区域,发展覆盖到勐海、勐腊县城。以公共交通汽车为切入口,向社会服务领域延伸,逐步在社会面扩大应用新能源汽车,重点围绕公务用车、公共出行、城市物流以及旅游运营等领域,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力度,引导群众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六)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

通过相关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推广,将秸秆从第一产业逐步向二产、三产延伸融合,打造新的循环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助农增收致富。将秸秆多级开发,制作成生物有机肥、饲料、颗粒燃料、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等,以“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颗粒化”“原料化”为主导,“建材化”为补充,建立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收集,企业加工利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做好秸秆收储运工作,才能有效提高秸秆产业化利用程度,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可持续推进。

(七)严格控制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

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进一步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煤炭消费减量管理,控制全州煤炭消费总量。明确控制目标,到2025年,全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314.17万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2.79万吨以内。

(八)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

围绕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积极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柴、以电代油”等电能替代工程。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定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通过电网企业、能源服务公司、电力用户等共同参与,提高终端用能效率。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在全社会推广节约用能理念,形成节能消费模式,引导全社会科学用能。

(九)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

立足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工作部署,统筹安排和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等若干关系,加快推动“双碳”工作。积极开展区域碳达峰研究,加快制定碳达峰路线图,明确达峰年限和达峰碳排放值。科学合理控制碳达峰峰值,避免高位达峰,强化由控能为主向控碳为主转变,控碳目标应与高质量发展目标有机统一,同时要控制碳中和,在短时间内完成碳排放降幅。

三、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十四五”时期,新型建筑及存量改造将带来电、冷、节能等综合能源需求,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将带来新的能源消费转移,5G运用、数据中心等将带来成规模的能源新需求,新型园区建设将带来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新要求,更多垃圾废弃物处理将带来加大垃圾焚烧厂的处理量,大量新能源项目开发利用促进能源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大力实施能源改革创新工作,推动能源产业发展,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形成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带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一)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协调推进电价、配售电、发用电计划、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电力市场建设等各项改革,加强智能化电力交易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技术支撑系统和项目建设,完善改革措施,建立市场运行规则,加大发电、售电等竞争性领域和环节开放力度,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加强微电网在工商业区域、城市片区以及偏远地区的应用。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电力定价体制。落实分环节电价、峰谷电价、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终端销售电价的改革任务。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率先试点实行节点电价制。依照国家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电价的定价机制,落实销售市场,指导企业制定有市场竞争力的电价。

(二)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

“十四五”时期,以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为契机,充分发挥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储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统筹考虑源、网、荷、储之间的发展需要,逐步建立一体化、智能化的“供-需-储”自动平衡系统。大力发展多能互补、综合能源运营、能源大数据技术,有序推进智能电网、分布式供能、储能、能源互联网等能源创新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及应用。

(三)加快发展智能电网

推进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广分布式供能、微电网及储能等新技术应用。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积极开展配电自动化升级、智能用电小区、智能楼宇建设和智能电表应用,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用户双向互动能力。

(四)深化能源价格改革

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改革,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思路,推进发售电价格市场化,深化输配电价改革、深化油气价格改革,推进管道燃气销售价格改革,加快理顺居民用气价格,加强管网输配价格监管。

(五)积极培育能源新兴产业

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促进能源产业与互联网+、旅游、农业、林业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建设绿色充电设施、节能公共设施、新型建筑材料、光伏智慧能源的建设,促进智能电网发展,提高电力智能化水平。推进电动汽车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研究开展电力储能相关工作。

四、加强合作,共赢发展,建设国际能源枢纽

充分发挥西双版纳州区位优势,主动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合作共赢原则,着力推进能源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打造国际区域性绿色能源枢纽,推动构建能源利益共同体,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为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作出新贡献。

(一)加快互联互通建设

以跨境电力联网为重点,推进电、油、气综合输送网络建设,全力打造国际区域性绿色能源枢纽。

(二)深化国际产能合作

统筹推进境外电源合作开发,以项目推动能源合作开发,促进中老缅电力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支持能源企业“走出去”,参与周边国家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合作开发和其他能源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

五、加强监管,健全体系,保障能源安全生产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理念,强化能源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规范能源安全监管机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促进提升能源企业安全监管业务能力,构建上下通达的能源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三管三必须”监管体系,着力加强能源产业安全督导管理,切实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风险管控应对能力。

(一)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所有管理人员安全职责与权限,细化操作规程和手法。加强优化安全生产环境,提高安全设备设施、技术装备、施工环境安全水平,加强现场安全检查,规范现场作业管理,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积极争取中央相关专项资金,引导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推广先进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夯实人才基础,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能源安全生产人才管理体制,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能源安全生产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三)优化应急处置机制

能源企业要制定应急预案,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注重预案情景构建,突出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能力评估,提高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推动应急演练常态化,创新演练模式,逐步实现桌面推演与实战演练、专项演练与综合演练、常态化演练与示范性演练相结合。

第五章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州能源委员会和州能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能源重大事项协调管理,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力、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能源运行调节体系。整合州级、县市、企业资源,加强信息共享和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健全州级绿色能源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能源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中的困难问题,研究推动各项支持政策落地生效。切实落实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区域属地能源保障。

二、强化要素保障

加强规划引领,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能源发展,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细化任务举措,加强资金、用地等对重大能源项目支持保障力度,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组织编制实施专项规划,保障绿色能源发展空间。各要素保障部门研究落实支持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做好能源发展特别是新能源项目用地、用林、资源配置等保障服务,协调推进电源与电网建设时序相匹配。建立绿色能源项目高效审批机制,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全方位推进审批提质增效。

三、落实政策支持

制定能够有效解决能源产业发展矛盾和推动转型升级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建立健全支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能源消费“双控”方案、天然气利用、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配电网改造升级、电能替代等政策措施。鼓励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成本。加强政策储备、研究制定和协调落实,建立创新政策调查和评价制度,推动形成有效的政策预期和导向。

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进一步落实支持能源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科学调控土地供应,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优先保证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方面的土地需求,在西双版纳州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落实好能源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用地指标。

四、加大招商引资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以市场化为主的运营模式。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多元化市场主体,充分利用西双版纳州绿色能源资源、供给保障能力等方面优势,鼓励、吸引国内外有实力、有影响、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的企业集团到西双版纳州投资能源建设项目、技术装备制造、科技研发等,提振投资信心。

五、加强监督考核

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与考核。把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市县的年度工作计划,对重要约束指标设置年度目标。定期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分析评估,对重点领域中突出问题及时开展专题评估。深化重大项目规划储备和前期论证,加强调度协调,健全项目实施的保障机制。

第六章环境影响分析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性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9)等相关规定。开展《规划》环境影响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所有建设项目均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

一、协调性分析

结合西双版纳州的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本《规划》形成的相关能源发展布局、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要求,与国家、云南省和西双版纳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云南省能源专项规划等上位规划保持一致,与生态文明、国土空间、乡村振兴等规划,以及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生态保护红线和重大政策战略相适应。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本《规划》强调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加强对大气、水环境、土壤的保护,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方向一致。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本《规划》以节能减排、优化结构、保障安全为重点,聚焦能源清洁低碳方向。

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在能源重大项目具体推进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正确处理节能降碳、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规划》实施可推动西双版纳州能源资源有效利用和清洁低碳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更加平衡协调。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9)的有关要求,根据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结果,拟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发挥《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发挥能源规划及规划环评的指导约束作用,合理规划项目布局,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和集中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采取工程和生态保护措施,减少林木采伐,及时进行生态修复,降低生态环境影响。

(二)严格各类能源开发生产的过程控制

做好项目建设涉及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注意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加强施工准备、筹建和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提高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水平,降低电磁环境影响。

(三)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

继续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调整能源需求结构,加强节能和需求侧管理,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全面节能行动方案,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理用能、科学用能、节约用能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能源发展的环境管理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能源环境监管体制,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完善监管标准、监管规则和监管程序,形成规范有序、公开透明的监管体系。开展项目环境保护工作阶段性检查和验收工作,适时开展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和后评价,注重主要环境影响复核和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及时调整补充相应环保措施。

三、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进行了初步衔接,《规划》中的建设项目在推动中均须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尽量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按照国家和云南省有关规定办理。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