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我国公共充电设施保有量为208.4万个,私人自用充电设施保有量为427.2万个,已建成以私人自用为主、公共补电为辅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保障网络,车桩比降至2.5:1,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高速发展,我国虽然已经解决了充电设施“有没有”的问题,但也累积和暴露出了管理制度跟不上、技术选型不恰当、运维保障不到位、标准执行不统一等一系列阻碍充电设施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意见》在总结充电设施近十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优化完善网络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以及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等五个方面,着力解决充电设施“好不好”的问题。
在优化完善网络布局方面,《意见》聚焦城市区域、公路沿线、乡镇农村等充电需求细分场景,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对于城市区域内充电场景,要进一步加大充电网络供给,具体着力点是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以“两区”(居住区、办公区)、“三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为重点,合理利用城市道路邻近空间,建设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在居住区要积极推广以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基础设施;对于公路沿线充电场景,主要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为重点,加快补齐重点城市之间路网充电基础设施短板,在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同步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加快既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改造,新增设施原则上采用大功率充电技术。同时,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重点,加密建设充电网络,打造联通区域主要城市的快速充电网络,促进城市充电网络与城际、城市群、都市圈充电网络的有效衔接。对于乡镇农村充电场景,则要加快在大型村镇、异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规划布局充电网络,大力推动在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场站、公共停车场、物流基地等区域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
在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方面,《意见》首次明确要求以城市为单位加快制定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南,落实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管理机构责任,建立“一站式”协调推动和投诉处理机制,积极推进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再次强调确保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满足直接装表接电要求。以“三中心”等建筑物配建的停车场以及交通枢纽、驻车换乘等公共停车场为重点,在加快建设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同时,推动充电运营企业逐步提高快充设施占比。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等内部停车场和A级以上旅游景区,同步加快配建充电基础设施,并鼓励对公众开放。
在提升运营服务水平方面,《意见》重点从推动社会化建设运营、制定实施统一标准、构建信息网平台、加强行业规范管理等四方面作出了指导。其中,有三项具体举措是首次在顶层文件中予以明确:一是鼓励将智能有序充电纳入车桩产品功能范围;二是明确了国家平台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平台的功能定位,即国家平台主要以监测服务为主,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平台则要兼顾监管和运营服务并要加强各省级平台间的互联互通;三是要对长期失效的充电桩建立健全认定标准、管理办法和退出机制。
在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方面,《意见》主要提出提升车网双向互动能力和鼓励新技术创新应用。其中,车和网的互动主要概括为“车网双向充电”。充电设施是车网互动的媒介,从技术角度看,不论是网到车的充电,还是车到网的馈电,充电设施侧都比较容易实现。但对于电网侧来说,通过合理的算法和机制来实现电力并网计量以及创新传统模式下的电力市场交易等环节来协同车辆的馈电需求,以做到对负荷的主动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这应该是“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在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方面,《意见》主要就压实主体责任、完善支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协同推进等方面予以明确。其中,有两方面内容为首次提出:一是明确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这一要求以前只是在乡镇农村场景被提及,《意见》发布后,则是对整个充电运营市场普惠性适用,这将有利于降低公共场站的用电费用,对提升场站盈利能力、增加企业投资信心、优化消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二是明确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现有金融支持政策,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方式,通过绿色债券等拓宽充电基础设施投资运营企业和设备厂商融资渠道。这也为有需求的企业预留了融资空间和实施路径。
总的来看,《意见》围绕大功率快充和有序慢充两大技术应用方向,聚焦城市目的地(居住区、办公区等)、高速路及公路沿线和乡镇农村等三大典型充电需求场景,明确了相关要求,作出了工作部署和安排。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和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需要织牢织密充电服务保障网络,更需要加速实现具体细分场景下的充电技术选型适配,以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见》的及时发布,为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助力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
(作者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中国充电联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