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发展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地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改革创新成为发展主要驱动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到15:40: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0.5%,数字经济规模实现倍增,总量力争达到440亿元,年均增速15%左右,数字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36%以上,居自治区各地(州、市)前列,形成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形成,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耕地保有量保持在891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比例保持在50%以上;地区监测河流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不低于85%,重点监测湖库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重点监测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5%,乡村污水处理率达到50%;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5%。森林覆盖率达到9%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比例达98%。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8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地区就业人口数的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脱贫成果巩固,脱贫后返贫人数动态清零。
——深化改革和依法治阿成效显著,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防范化解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来全面检验社会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治理能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依法治阿水平在全疆处于前列,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第三章 坚持创新驱动 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阿战略,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加强地区各类企业联合科研院校开展产业重大科技专项和关键技术攻关,在地区产业集聚区新建、整合、提升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质检中心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引导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公司股权交易,持续稳定增加研发投入,推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围绕煤炭、石油、矿产、农副产品、光热等优势资源创新转化,加快设立一批面向市场需求的产业技术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推动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合作。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技术企业,挖掘一批活跃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
第二节实施人才强阿战略
加快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广泛吸纳各类学科带头人、管理专家和优秀青年人才。突出本地人才培养,在新疆理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工业技师学院、中职学校等增设相关专业,大力培育六大产业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政策,稳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第三节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科技资源,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健全科技投入保障体系,强化财政资金扶持,引导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创新领域,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健全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积极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营造崇尚创新、鼓励探索、多元包容的政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布局建设一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进“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建设,为权利人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服务。
第四章坚持特色主导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地区能源和特色产业基础优势,深入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不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第一节 全力建设特色农业优势区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按照“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思路,加快地区粮、棉、果、畜、设施农业五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特色林果深加工步伐,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巩固粮食生产安全。建立粮食规模化标准化基地,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粮食补贴政策,稳定粮食安全生产能力,完成34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进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实现粮食产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提高棉花产业发展质量。推进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完成以棉花为主的735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优化棉花品种结构,大力推广机采棉种植技术,完善机采棉各项技术措施和机械设备,加快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棉花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