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2022年中国输配电行业热点事件回顾:
国内首个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实现频率转换
5月8日,国网浙江电科院在台州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盐场换频站内完成了柔性交流换频阀解锁运行试验,标志着国内首个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首次实现 50赫兹工频交流电和20赫兹低频交流电间的转换,迈出了柔性低频输电技术应用关键一步。
国内首座“量子+5G”智慧开关站落户安徽
国内首座“量子+5G”10千伏智慧开关站——位于安徽芜湖古城的同丰里开关站。自2022年1月初开始改造,2022年4月27日完成建设,并初步投运。
全国首座“数字新基建”模块化变电站投产
3月,全国首座“数字新基建”模块化变电站——黄山龙门35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顺利竣工投产。
在黄山龙门35千伏变电站建设中,应用了模块化二次设备舱、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保护装置以及变电站物联边缘管理平台、自主可控新一代辅助设备等产品。此外,还应用了“一键顺控”技术,实现了变电站倒闸操作由“人工逐项操作”向“计算机远程自动操作”的转变。
国内首条35千伏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海缆正式带电运行
5月25日,随着浙江台州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海底电缆顺利实现35千伏低频功率传输,国内首条35千伏低频工程海缆正式带电运行,台州35千伏柔性低频示范工程将建成全国首套稳定运行在20赫兹电网频率下的实用化发输变配电工程,采用电网低频互联技术、风机低频接入技术,构建陆地-海岛-风电互联系统。低频工程海缆作为该工程的主体结构之一,连接大陈岛上大陈变与陆上盐场换频站,敷设长度约25.7千米,是低频风电送出至大陆的“大动脉”。
国内首例20千伏异母线路合环运行在深圳落地
深圳市前海配电网两条来自不同20千伏母线的馈线在前海卓越金融中心(二期)公用配电房成功实现异母合环运行,该项目为全国首次20千伏异母线路合环运行。
据了解“异母线路合环运行”,是指来自不同变压器下母线的两条馈线连接形成环状,相互支援、互为备用,为可靠供电提供保障。当环网中某处发生故障时,系统将自动切除故障段线路,保障客户用电不受影响,实现故障“零感知”。
国网首个无人机一键顺控试点落地安徽
随着无人机完成安徽500千伏长临河变电站0号站由热备用转冷备用操作自动返回机巢,基于无人机视频双确认的一键顺控顺利完成,这也是国家电网首次将无人机应用于一键顺控。
国内首个自用5G电力无线专网投入使用
国内首个5G电力无线专网在兰州市750千伏兰州东变电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了解,750千伏兰州东变5G无线专网是通过使用5.8GHz NR-U免授权频段技术,独立部署一套基站、一套核心网设备和14套5G NR-U终端,覆盖站点约0.8平方公里区域,目前已接入移动作业和智能巡检等多项业务应用,现场实际测试上下行峰值速率分别为200 Mbps和500 Mbps,实现了变电站移动作业和智能巡检应用的高速回传响应。
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投运
7月6日,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安徽六安投运,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
据了解,该示范站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额定装机容量1兆瓦,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主要配备兆瓦级质子交换膜制氢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热电联供系统、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配电综合楼等,是国内首次对具有全自主知识产权“制、储、发”氢能技术的全面验证和工程应用。
“机器鱼”研发成功!将在220千伏及以上变压器检修中推广应用
7月7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研发的变压器智能内检“机器鱼”通过国内变压器行业专家进行的性能测试见证和验收,标志着“机器鱼”研发成功。
据介绍,该“机器鱼”具备图像自主识别、空间自主定位、三维路径规划、下潜深度悬停等功能,可自主识别、快速检测大型变压器内部碳痕、电树枝放电等典型缺陷,提升110千伏及以上变压器智能化运检水平。“机器鱼”可用于大型油浸式变压器移位、变形、过热、放电痕迹等内部状态检查,具备体积小、移动灵活的优点,可在不影响变压器内部环境的情况下开展检查,判断变压器内部是否存在异常,提高变压器的检修效率。
全国首座三种顺控模式变电站投运
7月8日7时35分,河南洛阳110千伏兰台变电站顺利投运,是全国首座实现“集控站主站顺控+集控站主站顺控调用+变电站站端顺控”三种顺控模式的变电站,也是洛阳电网第二座接入新一代集控和D5000双系统、第三座具备全电压等级“一键顺控”的新投运变电站,标志着洛阳电网在全国率先迈入“一键顺控”新时代。
西北电网首条国产绝缘材料110千伏高压电缆投运
首条国产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在石嘴山电网110千伏常碳线成功投运,标志着西北电网首次挂网运行国产高压绝缘材料电缆线路。
国产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材料在西北电网首次挂网运行,标志着国产高压电缆绝缘材料在国网系统内推广应用成功,解决高压电缆绝缘材料依赖进口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在西北电网建设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全国首个电力大数据专区上线
8月18日,全国首个电力大数据专区在贵州省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上线。这是贵州电网公司全面承载数字电网,融入和服务“东数西算”工程的具体举措。
截至目前,贵州电网公司已完成“电力大数据”入驻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VIP厅,成为入驻该展示中心的首家能源企业。圆满完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贵州)建设,实现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完成多项标识解析创新应用,有力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成立
8月26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成立,这是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标志着深圳虚拟电厂迈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该中心虚拟电厂管理平台采用“互联网+5G+智能网关”的先进通信技术,打通了电网调度系统与聚合商平台接口,实现电网调度系统与用户侧可调节资源的双向通信,可满足电网调度对聚合商平台实时调节指令、在线实时监控等技术要求,为用户侧可调节资源参与市场交易、负荷侧响应,实现电网削峰填谷提供坚强技术保障。
全国首个基于智能光纤系统的多合一光层板卡完成测试 实现通信传输网光纤质量可视
全国首个基于智能光纤系统的多合一光层板卡在广州500千伏木棉变电站成功完成测试,有效实现了通信传输网光纤质量可视、电力通信网可管可控,将传统的运维工作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化,助力构建本质安全的数字电网新体系。
国内首根35千伏环保型PP绝缘电缆投入运行
国内首根35千伏环保型改性聚丙烯(PP)绝缘电缆在上海成功挂网运行。这是继2021年该类型电缆成功应用于10千伏电网后,上海电网在环保型电缆试点应用上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
此次投运的35千伏环保型改性聚丙烯(PP)绝缘电缆位于上海闵行工业园区联航路,连接一座35千伏电业变电站及用户厂区,总长1.2公里。
我国首条35千伏聚丙烯低碳环保电缆投运
10月30日,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35千伏聚丙烯低碳环保电缆在天津落地应用。这是我国35千伏环保型电缆首次挂网运行,是环保电缆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35千伏环保电缆生产制造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
据估算,因绝缘材质耐高温特性,相同电压等级下,一条新型聚丙烯电缆相较传统电缆可承载最大电流提升1.2倍,综合考虑电缆施工等因素,可有效节省地下管廊空间。
全国首个应用电力大数据测算碳排放模型研发成功
11月12日,全国首个应用电力大数据测算碳排放模型——“电-碳分析模型”通过专家评审。
“电-碳分析模型”创新构建了“以电算能、以能算碳”的计算方法,依托电力行业与能源活动、工业生产碳排放量的相关性基础,发挥电力大数据实时性强、准确度高、分辨率高和采集范围广等优势,测算全国及分地区、分行业月度碳排放,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性。该模型是碳排放核算方法的创新和有效补充,在国际上属于首创,可有效支撑碳排放核算工作。
我国首个全自主知识产权电力10千伏“雪花网”在天津首批试点
11月30日,我国首个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10千伏“雪花网”首批试点工程在天津建设完成,对于推动我国配电网建设向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领先型城市配电网迈入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天津电力10千伏“雪花网”具备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绿色低碳、服务优质、友好互动5项特征。网架结构以环网箱为组网单元,由4座变电站的8条10千伏线路或者3座变电站的6条10千伏线路按照有规则的联络组成电缆主干网,形成八边形或者六边形“雪花网”。因该电网的重要节点联结起来的方式与雪花瓣形状相似,故取名“雪花网”。
世界首个!杭州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亭山换频站带电
12月18日,杭州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220千伏亭山换频站核心设备M3C换频器一次性解锁成功,首次实现交流220千伏电压等级电气量的频率可控转换,标志着世界上首个高压大容量低频换频站——亭山换频站顺利启动带电。该工程是目前国际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低频输电工程。此次带电意味着工程朝着整体投运迈进了关键一步。
南方区域首个市场化独立运行的大容量共享储能电站并网运行
12月16日,平陆储能电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并网试运行,这是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范围内首个市场化独立运行的大容量共享储能电站。它的投产标志着广西在南方区域率先实现独立储能市场化运营,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广西新能源消纳能力,增强电网调峰调频能力,也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独立共享储能商业模式,为南方区域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模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