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自2017年以来,国网智能电表招标量快速下滑,几乎处于腰斩状态,虽然2017年南方电网放量,但是由于南方电网能够进入到玩家本身就少,因此从全行业来说,不足以缓解国网招标量下滑所带来的市场压力。
(来源:微信公众号 电力喵 ID:dianlimiao 作者:电力喵)
而国内大部分电能表市场从业公司的主营收入比较依赖电能表产品,因此市场变化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十分巨大的经营压力。对于其中的上市公司来说,如何保持业绩增长,将直接影响公司股价,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声誉;对于其中较大的未上市公司来说,如何保持业绩平稳,将直接影响公司稳定,或者影响上市申请进程;而对于大多数规模较小并且对电能表产品营收十分依赖的企业来说,如何保持经营正常,确保公司能够活下去,就成了关注的焦点。
如上一篇文章所阐述的两种市场的不同特点和玩法,电力公司市场体系成熟,模式简单,一旦玩成了,玩起来就会变得简单;而非电力公司市场各个客户自有一套玩法,需要适应多种玩法,玩起来是一个精耕细作的过程。老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到俭难。同样的,玩惯了大制造这种模式的企业去玩需要精耕细作的市场就会很难忍受,首先一点人均产出的下降就足够让人受不了。因此,玩惯了电力公司市场并且整个企业架构也基本都按照玩电力公司市场的需要进行设置的相关企业来说,虽然可以通过参与非电市场获取一定的收入,但非电市场所创造的收入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电力公司市场所减少的收入,因为产品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都完全不匹配。另外,都已经习惯了大制造的模式,因此这些企业的负责人思考惯性也会首先关注适合大制造的市场,于是,海外市场就自然而然地映入了这些企业的眼帘。
另一方面,电力作为任何国家的民生基础设施,让更多的人用上电是所有国家政府的基本任务之一。电能表作为用电收费的唯一有效工具,也就成了电力设施建设的必需品。众所周知的是,从全球范围来说,除少数发达国家之外,多数国家的电能计量技术处于较低水平甚至是空白状态,而电能计量技术和相关产品已经是中国的优势领域。因此,走出去,也就成了上面所说的这些面临困境的企业会做出的必然选择。
更何况,国内电能表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海兴电力、深圳龙电、深圳银河、长城开发、浙江永泰隆、深圳思达等企业日子过得都还不错,更是吸引了一大帮原先只做国内市场的企业心潮澎湃的想走出去。
冲向海外
除了原先已经在海外市场浸淫多年并取得很好成绩的海兴电力(2017年排名第1)、思达仪表、银河表计、永泰隆电子、龙电电气等企业,威胜集团、三星医疗、林洋能源、科陆电子、华立仪表等国内市场的巨头,率先迈出了走出去的脚步。
威胜集团:
2012.09 威胜集团与西门子在中国成立智能计量合资公司。
2016.11 威胜集团携新品aMeter350,亮相2016年欧洲能源周,该产品为欧洲市场量身打造的正式,获得西门子公司高度认可,已成功获得欧洲市场的订单,这也是威胜集团第一次真正打入欧洲高端智能电表市场。
2016.11 在安哥拉中标200万项目,这是关口表第一次大规模应用于海外市场,取得关键性突破。
2016年,威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与央企联手走出去,中标埃及AMI项目,非洲市场预付费键盘表销量突破500万台。
2017年,威胜集团累计向埃及客户交付400万台电表,在墨西哥市场已实现超过70万台AMI表的供货。
据海关数据,2017年累计出口5000多万美元。
三星医疗:
根据2017年年报,海外市场收入537,572,157元人民币。
与华为进行广泛合作。
林洋能源:
2015年5月,与世界表计第一品牌兰吉尔集团签订全球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度,在中东、亚太、欧洲和拉美等海外市场实现销售4,746万美元。
科陆:
2018-4,科陆中标肯尼亚照明与电力有限公司约1515万美元预付费电表及电表配件采购招标项目。
2017-12,科陆与广西送变电联合中标8000万尼泊尔国家电力局项目,负责中标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的项目管理,并具体负责设计,采购部分。
根据2018年1~9月份的海关数据,经初步统计,电能表门类有出口记录的企业至少有562家(2017年全年有456家),覆盖154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 全年有145个),累计创汇5.57亿美元(2017年全年近8亿美元)。在这些出口企业中,有30家企业其自身或直系兄弟企业参与国网、南网市场招标,基本包括了国网中标量前15名的企业。
带血的竞争
而随着主流表厂大踏步走出去,国内企业出口情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在四五年前,出口金额第1名企业的出口产值几乎比第2名至第9名加起来还多,而在2017年,第2名和第3名的合计值已经超过了第1名(不含海外工厂产值)。可见,各企业都加大了海外市场开发的资源投入,也产生了相当明显的效果。
在表计出口界大家比较熟悉的印尼市场,有不下5家企业在印尼建厂。根据2017年各个国家的进口数据,进口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以上的9个国家中,在孟加拉市场有出口记录的企业共有27家,在挪威市场有出口记录的企业共有6家,在肯尼亚市场有出口记录的企业共有14家,在法国市场有出口记录的企业共有14家,在南非市场有出口记录的企业共有27家,在埃及市场有出口记录的企业共有12家,在日本市场有出口记录的企业有6家,在韩国市场有出口记录的企业有20家,在越南市场有出口记录的企业有15家。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外市场的竞争已经趋于激烈。曾经有一个关于这一行业的故事是这么说的:某个市场只有一家主流中国企业在玩的时候,利润很高;后来这个市场又来了一家中国企业,于是利润直接“腰斩”;再过段时间这个市场又来了一家中国企业,于是利润变成了“膝盖斩”。从这个故事里,是不是闻到了浓浓的血腥味?没错,这就是产能过剩状态下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生态。但利润砍两刀绝对不是结束,随着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恐怕还会有更血腥的故事,比如个别市场已经出现过的在招标活动过程中举报竞争对手的事件。
所以,不管是已经在海外市场纵横捭拓的企业,还是正在努力向海外市场进军的企业,能否跳出中国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这个怪圈,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件事情。因为“中国制造”是所有走向海外市场企业的共同名片,也就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好这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