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可以说是一直向前,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曲折不断、风云变幻,但是向前走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因为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我们的共同利益是远大于分歧的。中美之间保持稳定的双边关系,不仅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世界。我认为,在曲折中前行、继续前行这个大趋势是不会、也不应该改变的。
当然,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一些矛盾纠纷也经常突出地表现出来。一段时间以来,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中美经贸摩擦,但是中美双方磋商一直没有停。在去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两国元首达成了重要共识,现在双方的磋商还在继续进行。我们希望磋商能有成果,能够实现互利双赢。我相信,这也是世界的期待。
中美作为两大经济体,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合作,可以说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人为地把这两大经济体隔开,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合作比对抗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这个原则去推动中美关系,包括经贸关系的发展,这样可以使两国人民从中受惠。对于矛盾和分歧,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是有智慧、有能力来进行化解管控的,去推动符合世界潮流的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并且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谢谢。
新华社记者
总理您好。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提出了改革要再出发,现在国内外对中国加快改革有许多新期待。请问总理,今年改革会有什么具体的行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会有哪些新举措?谢谢。
李克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惠及了亿万中国人民。这条路我们会继续走下去,而且应该越走越深入、越宽广。也就是说,我们要继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政府要坚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以实际行动、具体举措让改革成果不断显现。
政府的改革应该是更好地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要围着市场做文章,不是老给市场下指令,让市场做什么,而是要把市场的活力激发出来。这次我在参加两会的时候,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来希望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给企业好的营商环境、公平的营商环境,市场就会发挥自身的力量。应该说,我们这几年通过“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的优化是取得成效的。去年有关国际组织把中国营商环境的排名,提升了30多位。但社会上也有呼声,营商环境改善得还不够,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倾听这种呼声,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了,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就会更大释放出来。
改善营商环境,还是要放管结合并重。放就是要平等地放,不能搞三六九等。我们减少审批程序、办证办照时间,应该说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原则是一视同仁的。现在开办企业拿营业执照的时间,经过几年努力,已经从22天降到了8.5天,今年要力争降到5天,有的地方可以降到3天,目前有的发达国家才1天。我到基层去调研,有不少企业反映,拿到营业执照以后还需要很多证,这是所谓准入不准营。我们要采取措施,除了涉及公共安全、特种行业之外,都应该拿到营业执照以后就可以正常经营。政府的监管部门可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甄别辨别,需要发证的发证,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该逐出市场就逐出市场。
宽进就要严管。公平的准入,公正的监管,这是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如果我们监管不到位,那些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假冒伪劣、恶意拖欠款项的行为就有可能肆意妄为。我听到这次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反映,他们遇到的是打官司难、讨债难,政府的监管不到位。监管要把规则公开透明,让被监管者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监管不能搞选择性监管、任性监管。要形成一种放和管结合、有效的制度性安排。
说到政府的规则,监管要公正,个人的隐私也要保护。这就使我联想到刚才彭博社记者提了一连串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我要明确地回答你。你说中国政府有没有要求自己的企业去监听他国的信息,我不知道指的是监听政府的还是公民个人的,反正有一条,这样做不符合中国法律,也不是中国行事的方法,现在不会有,将来也决不会有。
回到新华社记者刚才关于营商环境的提问上。我可以这么说,减税降费和简政、公平监管,这是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激发市场活力的两个重要的关键举措。目的还是要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而且活力四射。谢谢。
东森新闻云记者
我想请教的是,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两岸引起广泛关注。外界很关注大陆今年会具体如何贯彻和落实,举例来说像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和两岸民众福祉方面。谢谢。
李克强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阐述了我们关于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原则立场。我们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两岸同胞同根相系,我们愿意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让台湾同胞在大陆不论是投资兴业、就业就学、生活居住,都能够享受到和大陆同胞同等待遇。我们已经出台了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举措”,现在的问题是要把这“31条举措”扎扎实实地落到位,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应当有新的举措。因为两岸同胞共享发展机遇,走得越近越亲,两岸关系的发展就会越好越实。我们都希望能够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总理您好。去年以来,一些企业存在裁员的情况,有的内外资企业开始向境外转移。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反映,他们想招一些合适的技术工人却很难。所以请问总理,您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来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谢谢。
李克强
看来你确实感受到就业是个难题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就业会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我们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劳动力1500多万,未来几年不会减,而且还要给几百万新进城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今年我们确定要确保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在1100万人以上,实际上我们希望能够实现去年的实际规模,也就是1300万人以上的就业。所以,我们把就业优先的政策首次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不管是减税、还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就业来进行的。有了就业,才会有收入,才会有社会财富的创造。
我们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首先是要保就业,不许经济滑出合理期间,就是不让出现失业潮。我们要多措并举,对一些重点人群要继续保障他们就业,像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转岗职工等。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又达834万,比去年还多,创历史新高。我们还要确保不出现零就业家庭,对那些容纳劳动力比较多的企业要给政策优惠支持。我们还要推动创新创业创造,用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好不好,这本身也是经济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
政府工作报告主要讲了保障城镇新增就业,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农民工就业。中国现在有2.8亿多农民工,而且每年是以百万计的数量在增长。他们是许多产业行业的主力军,农民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打工收入。农民工的身后可以说有无数家庭的期待。讲到这里,我就想起两年前到我国东北一个中型城市的建设枢纽工地上去考察,有一个印象至今挥之不去。在寒冷的天气里农民工在施工,其中有一位农民工跟我岁数差不多大,我和他对话,他就希望一条:多加班,多挣钱。我说为什么?他说他的一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他要挣钱使孩子安心学习,并且学习好。我从他的眼神里面看到他对下一代、对未来的期待。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这40年来有如此巨大变化,教育的确起了巨大支撑作用。所以我们要善待农民工,不仅要给他们提供打工的机会,而且要保障他们应有的所得。现在不时发生农民工欠薪的问题,我们要立法规,坚决打击那些恶意欠薪的行为,确保农民工打工有机会,而且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要看到他们的身后是无数家庭的希望。谢谢。
西班牙埃菲社记者
您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对中欧关系发展是机遇还是会带来负面影响?您如何看今年的中欧关系?
李克强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双边的事情,我们不会利用第三方,更不会去损害第三方。中国和欧盟,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联盟。可以说,中欧都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一极,中欧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欧,也有利于世界。
当然,中欧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之间有合作,也有摩擦,过去和现在都存在。但是,我们长期以来积累了化解分歧、摩擦的经验,这些经验我认为还应该继续沿用,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中欧之间应该增强互信。现在我们正在推进中欧投资谈判,实际上是想让双向投资更加开放,这样做让双方都受益,当然是要公平地受益。我觉得双方都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对方,在合作当中妥善化解分歧,让中欧关系稳步前行。下个月,我要去欧盟总部和欧盟领导人共同举行新一轮中欧领导人会晤。我希望通过本次会晤,双方都从战略的、长远的高度看待中欧关系,都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推动合作的心态去促进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总理您好。之前您也谈到,在民生领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接下来我想提一个有关医疗方面的问题,我们注意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享受不到优质医疗资源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那些得了大病的患者,给他们的家庭带去很沉重的负担。请问总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政府还有哪些有效举措?谢谢。
李克强
看病确实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尤其大病是民生的痛点。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我们国家的确存在。这几年来,我们经过努力,不仅建立了向全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而且在此基础上,由政府和居民共担,购买大病保险,建立了大病保险的机制,这是可以缓解大病患者特别是困难群众负担的一个重要举措,在世界上也应该是一个创举。
去年我们就听到许多关于抗癌药贵的呼声,我们通过减税等多种办法,让17种抗癌药降价50%以上,而且纳入医保,这让癌症患者特别是困难群众大大减轻了负担。这方面的事情,我们能做的都应该去做。今年我们还要做两件这方面的事,并且要尽力。一是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这将惠及我国4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我到基层去调研,有一些人告诉我,他们得了这类慢性病,每天都不能断药,负担很重,有的把养老金相当一部分用来买药,我们要努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二是要降低大病保险的起付线,提升大病保险的报销标准。现在近14亿人都进入大病保险了,要让更多的人、上千万的人能够直接受益,因为我们这个大病保险是有倍数效应的。要看到,我们的医保虽然覆盖全民,但是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5万元,遇到大病靠自己扛是很难的。所以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出力,缓解这个民生之痛。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