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GE折戟工业互联网的启示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赵敏 朱铎先  2018/11/27 14:49:07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当前,我国掀起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热潮。然而,大洋彼岸的GE公司,打响“工业互联网”第一枪的美国工业巨头,由于业绩低迷股价缩水,不仅被剔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更不得不大规模甩卖资产,其中包括被业界奉为鼻祖的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这一消息让中国工业界坐立难安,频频发出工业互联网此路不通、路在何方的惊呼和疑问。那么,GE的失败究竟是方向问题还是经营问题,工业互联网商业价值是否难以落地,GE的创新与挫折对中国产业界有何警鉴?工业互联网研究专家赵敏、朱铎先投书《人民邮电》报就此作了深入分析解答。他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积累,技术不易跨界,工业成长稳健,切勿期待爆款。

笔者与各界一样,对工业互联网一直寄予厚望。在上个月刚刚出版的《机·智:从数字化车间走向智能制造》一书中笔者写道:“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是已经硕果累累的革命,那么,工业互联网就是正在发生的革命,它必将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巨大的推动力。”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件事情有越多的人热炒时,我们越是要多一点思考;一件事情越是重大与重要,我们越要慎重。多一些观察,多认真学习总结前人、他人的经验及教训,避免自己走弯路,甚至是摔跟头,是十分必要的。

殷鉴不远,夏后之世

GE,是一家伟大的工业公司,是工业互联网术语的提出者、倡导者和始作俑者。GE近几年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就是摆在眼前的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

GE从2012年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到倡议组建工业互联网联盟,并投入重金招募上千名研发人员,直到工业互联网概念在中国爆发,一时间,GE成为国人心中工业互联网的代名词、风向标和朝圣对象,一度风光无限。

过去,人们总是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今却是三十年太久,只争朝夕。杰夫·伊梅尔特发出的“成为世界十大软件公司”豪言犹在耳边,但不久就被免职,继任者约翰·弗兰纳也难挽狂澜于既倒,接盘一年多就重蹈覆辙,股市腰斩,惨遭秒炒,GE Digital前景不明,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已在寻找接盘侠。

据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测算,截至2017年年末,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已经超过150个,而在中国,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已经成倍于这个数字。工业互联网在很多人眼里成了互联网界人常说的“风口”,过江之鲫都希望有朝一日鲤跃龙门。先行者已经进退维谷,后进者仍然勇往直前;全球数量不如中国多,这些现象值得梳理和深思。

作者感悟:尽管GE今天的困局并非全是因为Predix引起,其他业务板块不景气也使得整个公司受到拖累。但Predix的发展历程仍然值得剖析,GE的不少成功经验仍然值得汲取。希望这种剖析和汲取对热火朝天的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有所启发。毕竟,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解剖麻雀,辨析经验

根据最新考察过GE Digital的e-works总经理黄培介绍,GE Digital的业务发展规划其实是很务实的,简言之是“三步走”的发展策略:GE For GE、GE For Customers、GE For World。当然,这是GE自己设计的发展路径,理论上正确,技术上合理,细节上周全,只是在具体实施的速度和节奏上,并没有真正按照这个初衷来走,或者,从外部市场来看,这未必就是真正切合客户真实场景的商业逻辑,尤其是最后一步“GE For World”,似乎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其中的道理和缘由需要加以仔细梳理和思考。

与GE自己的发展策略阶段划分有所差别,笔者将GE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其标志性的事件和可以总结的经验心得。

立足专业,引领行业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维护成本及影响航空公司正常运营,早在2005年,GE就在飞机上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飞机的各种参数,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航空公司提供运维管理、能力保证、运营优化和财务计划的整套解决方案。比如,他们为意大利航空的每架飞机上安装了数百个传感器,实时采集发动机的运转情况、温度和耗油量等数据,仅此一项,意大利航空145架飞机一年就节约1500万美元的燃油成本,并可做出提前性的预防维修。

后来,这种安装在航空发动机上的传感器数量增加到了一千多个,越来越多的数据被采集,于是销售航空发动机的业务,逐渐变成了销售“产品+服务+维护+其他增值项”。基于工业要素的互联互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务被逐渐开发出来。

作者感悟:基于深厚的行业知识,结合信息、网络、分析等综合性技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可以说GE的第一阶段非常成功,是“GE For Customers”的典范。

精准定义,勾画宏图 获得成功的GE于2012年秋季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概念,希望通过工业设备与IT相融合,目标是组合高性能设备、低成本传感器、互联网、大数据收集及分析技术等要素,大幅提高现有产业的效率并创造新产业。

在这些定义中,GE的目的还是很精准的,针对高性能设备,主要是他们的发动机、医疗设备、电力设备、铁路运输等高价值的设备,通过低成本的传感器(只有低成本才能推广普及),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形式提升效率。

此时的GE在实施对象方面也算较为克制。2012年11月,GE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报告中,重点讨论了“旋转设备”。GE在报告中进一步预测全球将有300万台套旋转设备是他们的潜在实施对象,包括43000台商用喷气机发动机、全球62500个发电厂中的12000个大型旋转设备和至少200000小型旋转设备、机车行业超过220万个旋转设备、炼油厂中的4500个大型旋转系统以及52000台CT扫描仪,这些旋转设备都可以通过类似航空发动机的机理进行联接、采集、分析、优化,这是非常庞大的市场。

为什么GE重点分析“旋转设备”呢?首先,GE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大部分产品是旋转设备,这是他们自己生产的,自己具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对自己产品提供增值的智能服务,也是最容易切入的商业模式。其次,旋转设备做数据采集、预测性维护等相对比较容易。GE的专家非常清楚:“工业系统中的高度定制化让对比极为困难。然而,可以根据典型的成套旋转设备以及用于监控的主要设备进行综合评估,也就是评估工业系统中的旋转设备部分。所有这些资产都受温度、压力、振动和其他关键指标的制约,而这些指标已经或可以被监测、建模和远程操作以提供安全、提高生产力并节约运营成本。”

撰写报告的专家们清楚且客观地看到,旋转设备是远程运维的切入点,因为维护对象主要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旋转动作,正常工作时基本都处于稳定的旋转状态,采集的数据也基本局限于温度、压力、振动等常规参数,实施起来相对容易,设备状态相对容易判断。如果是产品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环境等更为复杂的设备,所需要采集的数据种类更多,分析、判断的难度就更大——以数控机床为例,即便采集出了功率、温度、振动等参数,但由于切削、空刀、精加工、粗加工、钻孔还是车螺纹等不同工作状态,即便是功率及振动差别很大,也不能认为机床出了问题。反之,即便是前后两个状态差不多,但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设备没出问题。

作者感悟:如果按照这个思路,GE以往的成功经验可以很好地推广到风电、空气压缩机、盾构机等不同行业的旋转设备,这些行业技术对GE并不是大问题,这个市场也足够大。在第二阶段,GE的认知是超前的、精准的,事实上也是取得了一定成果的。

愿景膨胀,横向跨界 初试牛刀,成功来临。兴奋过后,该如何发展工业互联网?此时,一个与“梦”有关的说法,让时任CEO的伊梅尔特面对全球工业界喊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GE昨天还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一觉醒来已经成为一家软件和数据公司了。”

GE一些专家也为了渲染“未来已来”的这个伟大愿景,进行了丰富的“联(hu)想(you)”:“如果工业互联网能够使生产率每年提高1%~1.5%,那么未来20年,它将使美国人的平均收入比当前提高25%~40%;如果世界其他地区能确保实现美国生产率增长的一半,那么工业互联网在此期间会为全球GDP增加10万亿~15万亿美元。”

笔者猜测,此刻,GE决策者可能将愿景当成了近在眼前的目标,产生了“产业报全球的情怀”,豪情万丈地立志成为世界十大软件公司,推动实现“GE For World”。在此番愿景驱使下,GE马上扩招上千名研发人员,并在2013年宣布3年投入15亿美元进行工业互联网研发。2014年4月,GE又与IBM、思科、英特尔等IT巨头组织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在相互鼓励和发愿中,目标进一步膨胀。同时在美国政府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的加持下,希望通过新的技术、标准、商业模式来“重新定义制造业”。接着,2015年4月,GE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剥离旗下价值3630亿美元的大部分金融业务,全身心、全领域地投入高端制造业。在上述令人眼花缭乱的一系列精彩操作中,似乎唯一被忽视的,是行业知识这个巨大鸿沟。GE已经从自身企业的“纵向集成”、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端到端集成”,一下子转向了基于生态的“横向集成”。

到2016年,GE Digital在加州已经拥有1500多名员工。美梦,或许可以成真,或许只是南柯一梦。

作者感悟:恰恰是这种“一觉醒来已经成为一家软件和数据公司了”的想法,缺少对跨行业工业知识的足够准备,缺少对工业软件的系统规划,在第三阶段想得较多,走得太快,“GE For World”推出过早,种下了GE今天的困境之因。

步子太大,崴脚扭胯 工业互联网中的工业软件并不仅仅是一套软件系统和一个个具体软件,工业技术软件化是其中的重要命题——这是一个需要深厚的工业知识积累,是一个长期沉淀打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GE For World”需要生态建设的支撑,明显感觉GE还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另外一个经验教训是,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一家优秀的软件公司,即使有深厚专业技术积累的强大的GE,也不例外。

按理说,GE作为一家工业界百年老店,不会不知道这些基本道理。但是在热闹的宣传、推广工业互联网过程之中,GE决策层、市场人员乃至部分技术人员,似乎忘记了恪守“纵向集成”的本分,忽视行业知识的难度,忽略了从“旋转设备”做起的初衷,转向了遍地开花,转向了多元化的设备,并希望能就此“重新定义制造业”。

工业的过程完全不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在服务领域可以快速部署,爆发增长。工业的基本物理属性决定了它恰恰是需要慢,需要渐进,需要稳行。工业也不可能在“+互联网”之后就能够突然拔地而起,青云直上,超越了最基本的物理定律。在GE向其他行业推进Predix业务的过程中,因为期望太高,什么都要快,导致工业互联网项目难以落地,难以像十年前那样为客户创造价值。因此市场表现惨淡,股票一路走低。

作者感悟:恪守“纵向集成”本分,牢记“旋转设备”初衷,本应是GE之长。没有去做自己最专业的事情,步子走得过快,结果长项变短板,结出了GE今天的困境之果。真个是:猛张飞善舞丈八矛,穿绣针大眼瞪小眼。

日省吾身,反思借鉴

殷鉴不远,反思借鉴。GE经验,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其实都价值无限。

笔者认为,GE工业互联网的方向是正确的,目标是明确的,投入是显著的,开头几大步也是迈得稳健的——GE在工业互联网方面,起步不可谓不早,2005年就为飞机发动机做预测性维护;定位不可谓不精准,贵重的“回转设备”;投入不可谓不大,千人的研发队伍以及巨资投入;决心不可谓不强,立志做世界前十大软件公司;影响也是举世无双,以一公司之力,在全球较大范围(特别是中国)内硬生生地掀起了工业互联网的狂潮,可算是前无古人。

GE尽管今天遭遇低潮,但是仍然是业内极其强大的工业巨头,是笔者尊敬的公司之一,目前这一切或许都是暂时现象。况且,过去GE一直奉行“买买买”的多元化策略,今天的“卖卖卖”的精简瘦身策略也无可厚非,资本都希望利益最大化,这是企业经营的铁律。

作为强大的工业巨头,作为工业互联网先行者,在有着较为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从一度风光无限,忽又转为前途暗淡。如此大起大落、峰回路转之过程和其中缘由,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一夜之间成为软件公司”、几年成为“世界十大软件公司”的稍显急切的战略目标,或许注定了GE的工业互联网愿景终成南柯一梦。

这个梦,梦得伟大,做得豪迈,醒得快速,破得壮烈。这个壮烈的碎梦,也给我们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业界敲响了警钟。在工业互联网貌似一马平川的“坦途”上,仍然有很多或明或暗的坑洼或沟坎。工业互联网先行者们不得不小心。

作者感悟:GE工业互联网,一个很好的概念,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一个很好的成功起点,但被好大喜功的浮躁所拖累,前途扑朔迷离。作为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入融合的新兴事物,工业互联网需要技术沉淀,需要时间成长,需要政府引导,需要业界耐心,需要资本呵护,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夜之间遍地开花。

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工业需要积累,技术不易跨界。工业成长稳健,切勿期待爆款。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