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8年10月24日(周三)上午10:00,在发改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出席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孟玮: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改委10月份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向大家介绍六个方面情况,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方面,关于经济运行情况
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从统计数据来看,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保持在合理区间。这里,我重点发布三方面的数据。
一是发用电情况。从发电看,今年1—9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7.4%,增速较1—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9月当月,水电同比增长4.1%,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12.8%、13.5%和2.9%。
从用电看,1—9月,全社会用电量5.1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9.8%、7.3%、13.5%和11.5%。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实现两位数以上较快增长。分省份看,全国31个省(区、市)用电正增长,其中广西、内蒙古、西藏、重庆、四川、甘肃、安徽、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11个省份保持两位数增长。9月当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0%。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018年前三季度,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7个,其中审批117个、核准30个,总投资6977亿元。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农业水利、社会事业、交通运输等领域。
三是重点商品价格监测情况。今年前三季度,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重点商品价格总体在正常范围内波动。CPI同比上涨2.1%,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CPI同比涨幅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PPI同比上涨4.0%,较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
从月度走势看,1—9月份,CPI月度同比涨幅处于1.8%—2.9%之间,PPI在3.1%—4.7%之间,波动较小;从上下游看,前三季度PPI与CPI涨幅“剪刀差”为1.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收窄3.1个百分点,上下游走势更加协调。
从部分商品价格监测情况看,9月份,食品价格季节性涨跌,猪粮、猪料比价前降后升,钢材价格以升为主,有色金属价格震荡上行,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国内成品油批发价格上涨。相关数据也已经印发给大家。
第二方面,关于重点领域改革进展情况
重点介绍三方面情况。
一是中央交办重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今年我委一共承担了15项中央交办的重点改革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12项,《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等改革文件先后出台。
二是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已开展三批共50家混改试点,第一批、第二批中的中国联通、东航物流、内蒙一机等试点企业改革取得重要成效,在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等方面取得重要经验,示范效应逐步显现。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共31家,包括10家央企集团下属子企业和21家地方国企。目前,我委已批复8家央企子企业试点方案,各地已批复15家地方国企试点方案,其余试点方案也在抓紧履行批复程序。同时,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混改试点配套政策,出台了《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今年8月份印发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税收政策文件汇编》,目前正抓紧研究混改试点企业员工持股等政策。
三是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今年以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交易机构基本组建完成。目前,全国所有省份均建立了电力交易机构,其中,云南、山西等8省(区)组建了股份制交易机构;北京、广州2个区域性电力交易中心也组建完成,成立了全国电力交易机构联盟,形成业务范围从省(区)到区域、从区域到全国的完整组织体系。截至2018年上半年,在全国各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合格市场主体达82921家,较2017年底增长约2万家。2018年8月底,我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电力交易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按照多元制衡的原则对电力交易中心进行股份制改造。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推进过程中。
二是输配电价改革持续扩大。在2017年实现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全覆盖的基础上,2018年陆续核定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5大区域电网输电价格,以及24条跨省跨区专项输电工程输电价格,累计核减电网企业准许收入约600亿元。
三是售电侧市场竞争机制初步建立。截至2018年8月,全国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达3600家左右,为电力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服务,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开展了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共有试点项目320个,不少试点项目已投入运营,在引入社会资本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显著提高了配电网运营效率,改善了供电服务质量。
四是加快放开发用电计划。2018年上半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80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6%。其中,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电量6656亿千瓦时,为工商企业减少电费支出约259亿元;跨区跨省市场化交易电量14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6%。2018年7月,我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 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的通知》,明确要求扩大市场主体参与,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提出2018年放开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4个行业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
五是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平稳推进。2018年8月,南方电力现货市场已启动试运行,在建设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信号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三方面,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情况
主要介绍三方面情况。
一是前三季度区域发展总体情况。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东部地区稳中提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全国水平,东北地区经济进一步回升。前三季度,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比1-8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6%,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3%,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增长1.7%,增速与1-8月份持平。
二是印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方案》。“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大力改善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带动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我委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有关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支持一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包括旅游咨询中心、区域性旅游应急救援基地、游客集散中心等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资金纳入《“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于 2019-2020 年间根据资金情况逐年统筹安排。同时,要求各级政府要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落实相关项目建设资金,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力度。
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情况。9月19日至21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现场会,总结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
从进展情况看,4年多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实现了三个“一批”:推动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打通扩容“断头路”“瓶颈路”800多公里,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建成运营。推动一批重要改革事项落地。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通过投资一体化带动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率先实行通关一体化改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41天。形成一批好的经验与做法。在创新合作模式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产业优化提升,统筹推进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各类规划编制,加强干部交流等方面,总结推广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
下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聚焦五个“新突破”:一是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逐步推动形成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向外疏解,切实解决好“搬哪些、怎么搬、谁来搬”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二是推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取得新突破。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做深做细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等。三是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快行政办公区和公共服务、轨道交通、生态治理等配套工程建设,为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工作做好准备。四是推动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着力抓好清洁能源供应、化解过剩产能、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等重点工作。五是推动以交通一体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把跨区域重大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作为当前推进交通一体化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骨干线路和重要站点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第四方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进一步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与公示公开力度。截至9月底,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280亿条,已归集公示“双公示”信息超过1.2亿条,其中行政许可信息9324万条,行政处罚信息3231万条。
二是新签署了医疗领域联合惩戒备忘录。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28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倒卖医院号源等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明确限制补贴性资金支持等16项惩戒措施。该备忘录出台后得到了各方面广泛关注,下一步我们将及时向社会披露联合惩戒的具体信息。
三是失信联合惩戒持续深入推进。截至9月底,相关部门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新增失信黑名单信息33.4万条,涉及失信主体28.3万个,退出失信黑名单主体14万个。有关情况已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向社会公示。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212万人次,累计限制失信人购买飞机票1478万人次,限制失信人购买动车高铁票524万人次。税务部门累计公布13468件“黑名单”案件。共有1305户“黑名单”当事人因主动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后从“黑名单”中撤出。
第五方面,“双创”活动周情况
10月9日至15日,第四届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首次走进西部,设在四川成都,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的品牌格局。从举办情况看,今年“双创”活动周精彩纷呈、亮点繁多,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是活动规模大。成都主会场共举办重点活动7项、特色活动29项、各类专题专场活动1000余场次,主会场活动场次超过前三届。北京会场共展出600余个项目,是历届活动周以来的最大规模。
二是展出项目新。一批有特色的项目脱颖而出,充分体现新生态、新动能、新产业、新人才方面的发展和升级。主会场主体展示区展出150个项目,是从全国各地方、部委和双创示范基地推荐的2200多个申报项目中精心遴选产生,呈现了一年来全国最新的创新创业成果。
三是参与人数多。现场参加主会场活动超过180万人次,参与人数超过前三届。创建“@双创周”线上活动周平台,参与人数超过520万人次。
四是活动空间广。在35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欧美发达国家开展海外活动周,更大范围展示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环境和成就。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破解制约创新创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建设更加专业、便捷、开放的服务支撑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上新水平。
第六方面,关于近期出台的重要文件
近期,我委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两个就业方面的文件。
一是《关于提升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的指导意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开放性等特点,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中具有兜底保障属性。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者进行技能培训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为加快提升我国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不断完善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强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提高培训就业信息共享能力、创新数字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等5个方面11项具体措施,并对组织实施提出了要求,明确了工作分工。
二是《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就业提质扩面互促共进,我委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这个文件,提出到2025年,国民数字素养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数字人才规模稳步扩大,数字经济领域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兴就业机会、持续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大力推进就业创业服务数字化转型、不断完善政策法律体系、着力健全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18条具体措施。
此外,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委向各地发展改革委转办第一批 投资项目审批难点问题相关情况。为及时有效解决投资者在办理各项审批手续中的难点问题,我委联合中国政府网,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组织开展了“投资项目审批难点问题征集行动”。征集行动自今年 6 月 26 日正式上线启动,截至目前,参与人次达 10 万余次。
近日,我委从第一批征集到的数百件线索中,梳理出了62件审批难点问题线索,包括申报材料较多、办事效率较低、线上办理申请不回复、回复不及时等等,并向各地发展改革委转办,要求各地核准、备案机关对转办问题认真研究核实,并于 10 月底前反馈办理结果。
我们将着力解决好存在的典型问题,同时积极与其他部门沟通对接,力争从制度层面解决投资项目审批办理手续中存在的共性“堵点”问题,切实提升投资项目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我先介绍这些情况。下面,欢迎大家提问。
央视财经记者:
我们也注意到,9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数据同比涨幅达到2.5%,在您看来,是否存在“通胀”的风险,推动价格走高的原因是什么?您对下一步物价走势有怎样的判断?
孟玮:
我们也注意到,9月份CPI数据正式发布后,社会上出现了有关“通胀”甚至“滞胀”的声音。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后认为,这种担忧多虑了,当前,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并未出现趋势性上涨迹象。
从前三季度情况看,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波动较小。前三季度,CPI累计同比上涨2.1%,处于温和上涨区间,与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较为接近,明显低于主要新兴经济体。同时,月度走势也较为平稳,1—9月份各月CPI同比涨幅都在1.8%—2.9%之间,呈现正常波动态势。
从9月份情况看,CPI涨幅攀升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具体来看,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夏秋季节蔬菜轮替、前期部分地方遭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导致鲜菜价格环比上涨9.8%;二是季节变化导致鲜果价格环比上涨6.4%;三是中秋、国庆节日消费需求增加,拉动猪肉、鸡蛋价格分别上涨3.7%和2.2%。这几项因素对CPI环比涨幅的贡献达到63.5%,是CPI涨幅攀升的主要原因。
从核心CPI变化情况看,物价走势平稳。国际上通常用扣除食品、能源价格影响后的核心CPI衡量经济运行通胀走势。1—9月份,我国核心CPI累计同比上涨2.0%,比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上涨1.7%,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是近两年来的低点,表明经济运行中并无“通胀”风险。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价格总水平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生猪、蔬菜、油料市场供给充裕;工业生产平稳,工业消费品市场总体供大于求;服务业供给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尽管可能会受到季节性、临时性等短期扰动因素影响,但不会改变物价总体平稳运行的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重点商品市场和价格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控监管,努力保持市场和价格总体稳定。
中国能源报记者:
2018年冬季采暖季即将来临,大家很关心今年冬天天然气供应问题,天然气的保供工作进展如何?有分析认为,今年供暖季的天然气需求可能会再创新高,那么如何保障民生用气的需求呢?谢谢。
孟玮:
天然气稳定供应关系到千家万户,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作出系列指示批示,韩正副总理近期到河北省调研,并召开现场会部署安排冬季天然气保供等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能源局与各有关部门、地方和企业一起,全力以赴、扎实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已落实可供资源量2635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249亿方;各省区市全面完成全年供气合同以及供暖季供气合同签订,资源全部分解至各地;今年新开工储气项目近100个,预计可形成储气能力约16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约35亿立方米以上;管网互联互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南气北送新增供气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主要供气企业已基本完成储气库注气计划。
总体看,今年我国天然气供需虽然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居民用气可以全额保障。下一步,我委和国家能源局将着重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满足民生用气需求。
一是严格以供定需。坚持从实际出发,有多少资源办多少事情,严格按照合同供气和用气。今年供暖季已落实资源超过1200亿立方米并分解至各地。全国民生用气占比40%左右,当前资源量完全可以满足民生用气需求。各地要抓好落实、科学安排,建立完善有序用气机制,坚持“民用优先”,并把燃气公交车、出租车纳入民生用气保障范围优先落实和保障气源。
二是坚持以气定改。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清洁煤则清洁煤”的清洁取暖方针,统筹推进清洁取暖工程。坚持先规划、先合同、后改造,有序推进“煤改气”。在改造完全到位并落实气源之前,不得拆除原有供暖设备。
三是完善应急预案。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我们制定了需求侧调峰用户清单,并提前与用户进行衔接,尽最大可能提升应急调峰能力,做好极端情形下确保民生用气的预案。
四是压实各方责任。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保障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有关企业和天然气行业管理、供应保障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地方政府是保障民生用气的责任主体,供气企业是保天然气安全、足量、稳定供应的责任主体,各有关职能部门负有指导监督的责任。我委、能源局将积极做好合同履行情况监管等工作。
总之,我们将与各方面共同努力,把今年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估计得更足一些,把解决的办法准备得更充分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近段时间,“消费降级”、住房压力影响消费能力这些话题引起热议。近期党中央和国务院也印发了一系列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文件。请问,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些文件要求,进一步破解制约我国消费升级的因素,来激发居民的消费能力?谢谢。
孟玮:
最近一个时期,各方都很关注消费的话题。总体来看,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增强,从今年三季度数据看,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高,可以说,我国居民消费运行总体平稳,消费升级的大势没有改变。但与此同时,制约当前消费提质扩容的因素依然明显,比如,高标准产品服务供给不足、农村扩消费短板突出等。
为破解这些制约因素,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激发居民消费潜力,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提出了2018—2020年要实施的六项重点任务,并明确了工作分工。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动《若干意见》和《实施方案》落地见效,特别是在促进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上下功夫。
一是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让消费者更加“能消费”。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消费才能“跑起来”。要尽快落实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和办法,明确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确保明年1月1日起实施。要加大金融支持消费的力度,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益。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降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成本,化解居民消费后顾之忧。
二是构建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让消费者更加“愿消费”。当前,居民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需求日益增长。适应这些需求增长,一方面,促进实物消费提挡升级。围绕居民吃、穿、用、住、行等领域,聚焦消费细分市场,加大特色产品研发和供给,开发新需求,形成消费新增长点。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居民需求旺盛的服务消费领域,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服务供给。
三是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更加“敢消费”。这两天大家关注上海民办学校供应商提供过期食材的问题。看到这个消息,我们也觉得很痛心,我们大家都非常希望有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要营造这样一个好的消费环境,重点是抓好四个体系建设。一是强化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以标准实施促进质量提升。二是健全消费后评价体系,完善全过程产品和服务安全防范机制,健全消费环境监测评价体系。三是完善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信息采集,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四是健全消费者维权法律体系,提高消费者主体意识和维权能力,加快个人信息安全立法,进一步加大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总之,我委将会同各部门和各地区,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体系,加强促进消费工作的监督考核,逐项抓好改革任务和政策落实取得实效。
新华网记者:
在中央部署的“六稳”工作中,“稳就业”排在第一位。刚才发言人介绍了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的文件。请问,在稳就业工作中,职业技能培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有哪些具体的政策考虑?
孟玮: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今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9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同时还受到中美经贸摩擦等外部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在部署“六稳”工作时,把稳就业放在了第一位,充分表明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
老百姓常讲,“一技在手、吃穿不愁”。如果掌握了一门技能,劳动者择业时心里就不慌;反之,由于技能不足,一旦有风吹草动,极容易受到冲击。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总量偏少。截至2017年底,我国拥有一定职业资格等级的劳动者为1.65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比例仅为21.3%。另一方面,结构失衡。在技能人才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为29%,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为加快提升我国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提升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的指导意见》,就是要适应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构建起一支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下一步,我们将以文件落实为抓手,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
一是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目前,中西部和贫困地区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需求很大,但地方财力有限。我们将重点支持这些地区,以及受中美经贸摩擦冲击较大地区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就业服务能力。
二是推动培训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好各级政府、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现有培训资源,鼓励不同机构间在设备设施、教学师资、课程教材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鼓励地方政府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统一购买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为亟需技能培训的劳动者做好兜底保障。
三是多渠道增加师资供给。加快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度,依托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师资技能提升培训。鼓励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和到企业实践制度。
四是打造“技能培训包”。主要是做到“三个结合”,即下岗再就业培训、转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等多类型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和中长期培训等多期限培训相结合,劳动力输入地和输出地等多区域培训相结合,通过为劳动者提供这种广覆盖、多领域、可持续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打造就业的“稳定器”和“蓄水池”。
中新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期在河南省召开了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我们都知道,发改委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牵头部门,想了解一下现在这项工作进展情况如何?接下来有哪些具体的举措来确保2020年目标的实现?谢谢。
孟玮: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举措。2016年以来每年都召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国务院领导同志出席,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明确部署和要求,这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关于你提到的工作进展,截至目前,2016年和2017年589万人的搬迁建设任务已顺利完成,今年280万人搬迁建设任务推进有序,年底全国将完成870万人的搬迁建设任务,实现“十三五”建设任务“大头落地”。部分省份,比如湖北、河南、江西等省的“十三五”搬迁建设任务,今年年底前能够基本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在结合产业设置安置点、压实主体责任、精准后续帮扶、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同等公共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和做法,有力地推动了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开展新生活。
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任务更加艰巨,时间也更为紧迫。下一步的工作中,特别是要把握好“一个转变”和“三个聚焦”。“一个转变”就是要切实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由“求进度、重项目建设”向“求质量、重脱贫实效”转变。“三个聚焦”就是要聚焦特殊地区、聚焦稳定脱贫、聚焦融入社区。
一是聚焦特殊地区,加大支持力度。把“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重中之重,优先安排建设任务,充分保障资金需求,加强督促指导,确保搬迁工作质量和进度。同时,更加关注鳏寡孤独等特殊困难群体,在住房建设、资金自筹、低保兜底等方面,予以特殊支持。
二是聚焦稳定脱贫,增强脱贫能力。协调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有机结合,向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倾斜,统筹做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公益岗位设立等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综合运用各类扶贫政策措施,为每个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提供至少1个稳定就业岗位,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三是聚焦融入社区,消除融入壁垒。同步推进搬迁安置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强社区管理,扎实做好户口迁移、上学就医、社会保障、心理疏导等工作,总结推广一批促进群众融入的好经验好做法,解决好搬迁群众实际困难,帮助深度贫困地区的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
总之,通过“一个转变”和“三个聚焦”,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相关任务和措施,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取得实效。
光明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回升,增速始终高于整体投资增速,发改委近期也积极在向民间资本推介一些项目,请问这些项目能否最终落地?还有,将如何确保民进投资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巩固民间投资的发展势头?谢谢。
孟玮:
确如你所说,今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持续保持回升态势,增速始终高于整体投资,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长8.7%,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比整体投资快3.3个百分点,成为稳投资的重要支撑。
为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保持民间投资回稳向好势头,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近期我委会同有关方面,在交通能源、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集中向民间资本推介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期工作具备一定基础、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共1222个,总投资超过2.5万亿元。目前,这些项目中,有的已有合作意向,有的已经签约。我们将持续关注并予以推动。
关于如何巩固民间投资发展势头,我们考虑,抓好相关政策落实,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一是用好现有工作机制,强化政策衔接协调。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些促进投资工作的机制,这里重点介绍两个机制:一个是建立健全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工作机制。形成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工作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突出问题,指导督促有关方面切实做好民间投资工作。另一个是发挥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常态化发布推介项目清单。对于已公开推介的项目,明确支持措施,持续做好跟踪调度和后续服务,促进项目落地实施。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切实为民营企业解忧纾困。下大力气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取消、减少各类阻碍民间投资的不合理附加条件。鼓励地方通过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开展“银税互动”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三是紧盯重点领域,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建设。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国家重大战略及补短板领域项目。用好PPP模式,重点选择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决策科学合理、回报机制清晰明确、合同规范、使用者付费为主的项目,健全价格、收费动态调整机制,支持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氛围。
总之,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能够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保持民间投资稳中向好的势头。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