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量的新能源装机增长,对能源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新能源发电或消纳比例的提升,都离不开一张安全、绿色、高效且具有平衡调节能力的特高压大电网。
特高压电网一头连着西部北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一头连着中东部清洁发展,已成为国家能源清洁发展的战略重点。仅用时0.008秒,来自甘肃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可瞬间送至湖南湘潭换流站。这是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的惊人实力。
特高压电网在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同时,节能减排、促进环境治理效果初显。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落实计划,国家能源局在2014年批准12条输电工程。经过各方努力,2017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全面竣工,其中8项特高压工程由公司负责建设。同时为解决甘肃清洁能源外送和东北“窝电”问题,公司积极推进酒泉—湖南、扎鲁特—青州两项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
上述10项特高压工程总投资2200亿元,途经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建成投运后,预计将增加东中部地区受电能力8000万千瓦,每年减少燃煤运输1.8万吨,降低PM2.5浓度4%~5%。这些西电东送的特高压工程,输送的电能80%都来自清洁能源,对推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保障电力供应、拉动经济增长等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清洁能源发展必须配备相应规模的输电通道,才能保障顺利接入电网。除了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公司还加强新能源并网和送出工程建设,推动省内和跨省跨区输电工程。2017年,国家电网750千伏及以下新能源并网及输送工程总投资95亿元,建成新能源并网及送出线路2742千米,满足了5426个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和省内输送的需要。仅山西明海湖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就接入风电装机容量70万千瓦,有效缓解朔州地区风电受阻问题,减少弃风电量4亿千瓦时。
推进电能替代 淡了煤烟味儿浓了幸福感
在能源生产侧清洁转型加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领域的一场革命——电能替代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目前,电能替代已经成为我国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抓手。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
公司积极落实国家部署,大力开展电能替代工作,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耗中的占比,推动清洁采暖、港口岸电等各领域电能替代工作,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公司董事长舒印彪提出要求,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强烈的使命责任担当,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在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延庆区张老营村的张大爷,就体验到了“煤改电”的好处。张大爷家采用了公司推广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加碳板采暖方式。“安在屋顶上的板子可以发电,发的电可以卖给供电公司!”3月15日采暖季结束,张大爷就算起了账:整个采暖季下来不但没花钱,还赚了805元。实施“煤改电”工程后,北京地区2017年采暖季减少散煤燃烧4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79万吨。
在遥远的青海玛多,高海拔、高寒的脆弱生态倒逼人们对燃煤取暖说“不”。2017年11月,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教学楼里暖意融融,教室里的温度计指针指向21摄氏度,“现在的教室和宿舍,特别温暖,特别舒服。”七年级3班的学生仁青卓玛很高兴。这些改变得益于公司在玛多投运的全国首个高寒高海拔清洁取暖项目,玛多县学校原有的煤锅炉变身为新型节能电锅炉,并计划在玛多全县推广。据测算,玛多县清洁取暖项目全部投入运行之后,每年可替代标准煤2.78万吨,减少碳粉排放1.8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6.9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0.2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0.1万吨。
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比例,带来的是清洁用能的理念,也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4月19日上午,厦门大学嘉庚号科考船归港后,关闭船上的燃油发电机,改用高压岸电供应船上用电。港口的宁静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电气化改造在福建正加速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全国第一个低碳、高效、生态的全域电气化岛建设也在全力进行中,目标是2020年实现全岛公共服务领域及旅游服务设施电能全替代,吃、住、行、乐等领域清洁电能利用率达95%。
近年来,公司在机场、港口、机井灌溉等终端用能领域积极推进油改电,在沿海、京杭大运河、沿长江主航道实施“两纵一横”港口岸电工程。2016~2020年,计划实现电能替代电量5800亿千瓦时。
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2017年6月,青海发生的一件事让世界为之惊叹。公司在青海开展连续168小时全部清洁能源供电,累计用电量11.8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占72%、新能源占28%,新能源发电出力占实时负荷比例最高达93%,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国家领导人高度肯定青海开创性实践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及其他省份相关机构、各大研究机构等先后赴青海开展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在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步伐加快,却仍将面临弃风弃光长期考验的当下,青海的实践无疑给大家注入了信心。
2017年,我国新能源消纳明显改善,弃风弃光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国家电网经营区全年消纳新能源电量32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4%,弃电量同比下降11.3%,弃电率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弃电量和弃电率实现“双降”。
成绩的获得来源于公司多年的实践。近年来,公司坚决落实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出台促进新能源消纳的20项措施,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和交易平台作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会同有关省电力交易中心积极采用市场化交易机制,实施10个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相关市场化交易品种。
目前,国家级的北京电力交易平台和27个省级电力交易平台已建成,为新能源大范围消纳提供了技术支撑。依托大平台,2017年,公司经营区域内,完成新能源省间交易4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三北”地区通过加强省间交易,增加新能源消纳电量61.9亿千瓦时。公司还创新新能源市场化交易方式,2017年利用华中电网抽水蓄能电站削峰填谷作用,省间消纳西北低谷新能源电量2.4亿千瓦时;完成新能源省间发电权交易电量3.4亿千瓦时。积极响应政府要求,服务“电力援疆”,全年组织“电力援疆+市场化”外送交易89批次,其中新能源成交电量21亿千瓦时。
通过电力交易扩大市场的同时,公司持续提升电网平衡能力,实施全网统一调度,推动火电发电计划放开,深挖火电调峰潜力,最大限度利用抽水蓄能电站,实施区域旋转备用共享,加强省间电网调峰互济,尽最大努力消纳新能源。
3月5日,江苏电网新能源发电总出力首次突破千万千瓦大关,达到1246.2万千瓦,占当时全省调度发电的四分之一,高于新能源发电日均出力4.4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4%。江苏电网没有浪费一度新能源发电,这样的底气源于江苏电力调控中心建成的新能源发电数据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系统提前估算出风电、太阳能的出力会大幅提高,并于前一天预测到新能源发电负荷将破千万千瓦。该中心及时调整传统火电机组发电计划,优先安排新能源发电,并安排抽水蓄能机组配合运行,最终实现了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未出现弃风弃光现象。
通过跨省区现货交易和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等新机制,公司探索出一条通过市场化消纳清洁能源的新途径,为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积累了宝贵经验。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公司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提升技术能力,加快市场转型,服务好生态文明建设,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为建成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