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数据采集流程。北美地区将数据收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仅收集自动报告的停电故障数据,包括持续(永久性)停电故障和瞬间停电故障(不到1min),表征设施在无人为调控因素干扰的状态下的运行可靠性情况;第二阶段收集非自动报告的停电故障数据,包括计划停运和运行停运,表征人为调控因素对设施可靠性的影响,一定程度体现出相关输变电调控人员的工作质量。两阶段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流程见图3。

图3 北美数据采集、分析、报告流程
各环节负责部门的具体职责:TO负责按上级要求收集基础数据;RC负责数据检查,事故编号并评估同一结构故障引发的多条线路停电事故;NERC负责对涉及多个区域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的停电事故进行事故编号,并补充缺省数据,计算可靠性指标,制定一份年度报告。
3)评价体系。北美地区现阶段所使用的设施可靠性评价指标主要体现了设施发生瞬时停运和持续停运的频率、设施故障时间的数据分布、故障设施占比以及同杆并架线路运行状况。NERC根据这些指标的计算结果每年发布一次公开报告显示每个地区以及全国水平,提供可用于提高可靠性的数据,并向每个输电公司提供相同规格的设施情况内部报告。
1.2.2 发展趋势
现阶段,北美的输电网可靠性性能管理主要是以州(省)为主体的可靠性指标评价,存在一定不足。经分析,北美地区的输变电系统性能管理体系有如下发展趋势。
1)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发展。
大容量、远距离传输已成为当代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系统日益庞大、复杂,传统的以州(省)为主体的分散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对资源配置和电能交换的要求。
2)行政化向市场化发展。
与传统的行政手段相比,市场化管理较少干涉企业的内部事务,完全以结果为导向。通过市场来引导企业决策,可兼顾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3)单一指标管理向指标、统计方法和统计流程并重的方向发展。
输变电可靠性指标评价体系及其统计方法趋同化、标准化,并侧重于从输电系统的角度对输变电设施和输电网性能进行总体评价。
4)输电网可靠性评价向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价发展。
可靠性评价趋向于将发电、输电以及配电各自独立的评价联合,形成包含整个电力系统各部分的整体评价。
5)可靠性评价向可靠性性能风险评价发展。
2009年开始NERC逐步建立起以发、输电系统可靠性为基础,同时涵盖需求侧信息的数据采集和统计系统。并建立了基于事件驱动、基于运行状态驱动和基于标准驱动的电力系统风险评估体系,从每天、月、年、多年多个时间尺度对运行的电力系统开展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发现系统薄弱点,提出未来运行和规划的重点关注问题。
1.3 国内外对比分析
由于中国在行业标准方面只包含设施可靠性管理,因此本文主要将国家电网公司与北美的管理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内容主要集中于设施的基本信息记录、可靠性指标评价以及可靠性管理成效3个方面。
1.3.1 设施状态分类方法差异
中国与北美所使用的设施状态分类方法见图4。

图4 国内外输变电设施状态分类
北美对不可用状态的分类以自动和非自动划分,能够体现自动化水平的影响。同时自动停电又划分为瞬时和持续,体现出更加注重停运的后果。中国对可用状态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设施利用率。同时对停运状态的细致分类,更多强调的是停运原因和时间,有助于发现运行管理中的问题。状态划分的差异与管理目的有必然的联系,北美的标准立足于监管,而中国既立足于监管,同时又要服务于企业。
1.3.2 设施可靠性评价指标差异
中国与北美的设施可靠性评价指标都分为时间以及频率两大类。①针对时间类指标,北美以描述停运时间数据分布的指标为主,中国以不同停运状态占总运行时间比例的指标为主。②针对频率类指标,北美与中国大部分指标的差异与两方设施状态分类的差异相同,同时两方也各有一些特色指标,如中国建立了反映设施利用率的暴露率指标,北美建立了反映设施之间互相影响的共因停运指标和反映设施本身质量情况的故障元件比例指标。
1.3.3 系统可靠性指标对比
目前,北美输变电系统可靠性性能评价分为输电能力和输电服务能力。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目前的评价只局限于输电能力。北美和中国针对输电能力的评价都是基于回路的“设施组”可靠性展开的[10]。北美的回路只限于电缆、架空线、直流线路等输电回路,而中国包括输电、变电、母线三种回路,相比之下中国统计的更加全面。两方在输电回路的状态划分也少有差别,类似设施状态划分。
1.3.4 设施故障原因分类设置的差异
故障原因分类设置是故障分析的基础,北美NERC按照故障原因占比划分了12大类故障原因,包括天气、雷电、环境因素、污染、外部因素、火灾、恶意破坏等共43项,比较简单实用。中国把故障原因分为责任原因和技术原因,设定的故障原因采用全覆盖的思路,其中责任原因分为10大类,包括爆炸、指挥不当、错用材料、封堵不严等共93项;技术原因分为8大类,包括断裂、单相短路、漏油等137项。相比国外来说,中国的停运原因分类相对复杂。
1.3.5 现阶段设施可靠性水平对比分析
由于两方之间存在管理的差异性,因此选择2010–2014年两方评价方式相同的线路和变压器的可用率作为可靠性水平的比较对象。同时基于两方故障原因的差异,根据运行数据对两方的实际设施故障原
因进行对比分析。
1)输变电设施的可用性对比及分析。
对比范围内两方的线路和变压器的可用率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图5 两方线路和变压器的可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