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以深度学习、自我升级为主要特征的人工智能有望将人类各方面智能拓展到极限,从而在各领域做到极致。人工智能的研发在全球如火如荼,自2015年以来,各发达国家都将人工智能列为本国高科技发展战略重点,一场人工智能全球竞赛已拉开帷幕。科技日报驻外记者就国外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做了专题采访,帮助我们在这一关键领域知己知彼。
中美两国都将人工智能视为确保未来经济和军事优势的关键技术,并投入了巨资,这场科技竞赛不亚于当年美苏两国的太空竞赛,有人称其为新的技术“冷战”。在这场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德国的战略如何?与中美有何不同?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一场对话会,聆听了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负责人之一的达米安˙波尔特博士的解答。
“工业4.0”平台人工智能平台
波尔特是DFKI所属的深度学习能力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多媒体分析和数据采掘研究,曾获麦肯锡商业技术奖和谷歌研究奖。DFKI是德国首个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建立的大研究中心,分布在凯撒斯劳滕、萨尔布吕肯、不莱梅、柏林等地,主要负责应用性基础研究、产品功能及样品开发、提供专利方案等。
波尔特介绍,2013年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战略就涵盖了人工智能。“工业4.0”战略着重在制造业等领域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将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操作和智能化生产。之后,在联邦教研部的倡导下成立的“工业4.0”平台,将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的研发力量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大大推进了人工智能在这个平台下的开发和应用。联邦政府为这个平台前期投资了2亿欧元,并带动了工业界和民间的投资。
人工智能与认知系统、会学习的机器密切关联。因此,2017年9月,联邦教研部又启动了一个称为“学习系统”的人工智能平台,这是继“工业4.0”平台之后,德国政府推出的第二个以数字化为主题的研发平台。这项计划是通过开发和应用“学习系统”,使未来的工作和生产更加灵活和节省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促进经济、交通和能源供应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联邦教研部部长万卡表示:“我们必须从新的角度来思考人工智能,它就像‘工业4.0’一样,将带来深刻的变化,在德国起到系统性的推动作用。”
投资力度不够发展模式不同
德国新一届政府在其组阁文件中曾6次提到人工智能,足以显示重视程度。但与中、美相比,目前德国的投资力度还远远不够,政府在项目上的投资仅数亿欧元。而中国政府在2107年出台了详细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投入数十亿美元。在企业界,美国的BigFive(微软、谷歌、苹果、脸书和亚马逊)和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投资人工智能的研发费用约为200亿—300亿美元。
波尔特博士介绍,德国除了投资力度不够外,与中、美两国明显不同的还有发展模式。中、美两国在互联网技术方面具有优势,BigFive和BAT都是网络巨头,以其IT和网络优势带动人工智能发展。而德国的优势是高端机械制造业,即便是在DFKI这样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很多科研人员也是来自机械工程系。他们可以做出很像样的硬件,但在软件开发和应用方面略显迟钝。
缺乏风险资本注重隐私保护
无论是BigFive还是BAT,都有很大的市场和盈利,因此这些巨头有充足的风险资本,可以投资到研发人工智能的初创企业。而德国企业虽然技术和产品质量高,但缺乏风险资本,而且德国人的天性不善于冒险。德国许多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资金不足,不得已而纷纷被美国或其他国家收购。再有人才的流失,也是德国未来发展人工智能面临的最大风险。
中国由于人口多,数据量大,加上数据获取相对容易,对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就相对有利。而德国数据量少,对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的法规较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
波尔特博士称,德国与中、美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还有很多其他差异,例如,中、美都重视人工智能未来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就有很多人工智能研究项目,但德国没有相关项目。
德国人工智能的研发重点是工业、交通、医疗和能源领域,还有人工智能对隐私、法律和道德影响方面的研究,关注新技术的两面性和制定法律框架,这是德国擅长的。
德国在这场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德、法两国已决定建立人工智能联合研发中心,进一步增强欧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目前,德国除了DFKI外,弗朗霍夫协会、马普协会、莱布尼兹协会,以及众多高校都有人工智能研究项目。西门子、博世等大型企业更是走在国际同行前列。波尔特博士认为,如果各国能加强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的合作,将更加能造福于人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