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进口替代仍是行业主旋律
进口替代仍是行业主旋律。我国工控行业起步较晚,一直以来都是走的进口替代的路线,国产品牌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2017年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为34.8%,比2017年提升0.1%。从细分产品来看,最近几年HMI、DCS等产品市场份额提升较为明,此外在低压变频器、伺服等领域也有国内企业实现了很大突破。从下游市场来看,项目型市场比OEM市场有更高的品牌壁垒,其较长的决策链以及下游企业对产品价格的不敏感都使得项目型市场进口替代进程较慢;而未来OEM市场的快速发展则为国内工控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机会。
2展望:自动化行业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01全球朱格拉周期叠加新工业革命,看多中国高端制造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有限,高端制造业崛起趋势不改。近期中美双方在双边贸易上均有所限制,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公布的主要受影响的行业里面,真正算得上是我国高新技术行业的产品不多,主要是通信设备中的手机,并且中国齐全的供应链和劳动力价格都使得苹果产业链难以搬回美国。那么在全球朱格拉周期的带动下,同时叠加“新工业革命”相关产业政策以及中国对知识产权、研发的重视都将使得中国高端制造业获得新的成长空间。
PMI指数连续站上荣枯线,制造业回暖进一步验证。自2016年8月份以来,PMI指数已经连续18个月位于50%荣枯线上。站在新一轮全球朱格拉周期的起点上,叠加我国新工业革命,中游装备制造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从而进一步拉动工控产品需求。从设备角度来看,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恢复两位数增长,工控复苏得以进一步验证。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增速逐步上升,下半年增长加快趋势越加明显。
02 2017年政策频出,设备自动化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一环
2017年是我国政策扶持力度升级,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有望进一步拓宽。自2015年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2025》后,中国版“工业4.0”的推出标志着智能制造的大幕正式拉开,随后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智能制造相关政策,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2017年可以说政策扶持力度升级的一年,工信部、发改委等机构共出台智能制造相关政策超过50余项,设计汽车、石油天然气、纺织机械、制药、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而在智能制造试点项目方面,2016年试点项目为63个,2017年扩大到97个,而根据经济参考报消息,2018年试点项目有望超过100个,覆盖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我们认为随着国家扶持政策持续落地和试点项目范围的扩大,工控产品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工业互联网为设备自动化企业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设计多层次、多领域的不同主体,我们可以看到装备/自动化企业位于产业链的中游,处于平台层。我们可以看到处于平台层的企业主要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平台构建,发挥产业主导作用;而这其中装备/自动化企业则是基于其提供的核心产品搭建平台。此外,对于发展工业互联网而言,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是整个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可以预见工控企业一方面可以享受工业互联网发展对产品需求的拉动,同时从产品供应商向平台型企业转型则为自动化企业打开了新的成长空间。
03未来工控行业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未来三年中国自动化行业将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结合前文分析,我们认为未来自动化行业未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驱动:①纺织、包装、机床等下游行业的回暖以及3C、锂电等新兴性行业快速更迭对产品的需求拉动;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化工、钢铁等行业再投资有望带动项目型市场发展;③智能制造背景下产业升级对产品的需求提振;④工业互联网趋势下平台层搭建对装备/自动化企业产品的需求带动。根据工控网预测,2018-2020年中国自动化行业整体规模将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水平,到2020年产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