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源配置合理性。
电源配置合理性指系统中各电源容量的配置合理程度,该指标可细化为交流供电容载比、直流供电容载比、互补电源接入比例、储能平抑率4个指标。
交流供电容载比指各交流微网内分布式电源总容量与负荷总量之比的平均值,体现交流微网的供电能力,其值越大,分布式电源与负荷的合理搭配程度越高,主网供电越少,线损越小。该指标可表示为
3)系统联络程度。
对于一个网络图G,网络中任意2个节点间连通的路径数越多,部分路径故障时可通过其它路径连通的概率越大,网络的坚强度越高。在抗毁性研究[11-12]中,定义了自然连通度,该指标可有效度量网络结构中所有节点间可替代路径的冗余度,其计算公式为
4)系统备用水平。
系统备用包括外部和内部的备用,外部备用水平的指标为大电网支持备用(gridsupportreserve,GSR)容量占比,内部备用水平的指标包括不可再生分布式发电备用(non-renewabledistributedgenerationreserve,NDGR)容量占比和互动备用容量占比。大电网支持备用容量占比定义为
5)故障自愈能力。
故障自愈能力可通过故障时供电转移水平来衡量,因此其二级指标包括负荷转移率和元件合格率[5]。
交流或直流微网中某条支路发生故障时,该支路下游的负荷需要转移到相邻供电路径。但由于相邻供电路径本身容量的限制,该支路下游负荷可能不能完全转移到相邻供电路径,负荷转移率就表征这种情况下系统对负荷供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其计算公式为
3基于IIE-AHP-PCA的分层组合评价模型
3.1二级指标的评价模型
本文先对m个微网的r个二级指标建立评价模型。在同一一级指标所对应的二级指标中,每个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若直接分析不仅复杂,还可能由于共线性而无法得到准确的结论。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的核心思想是提取主成分分量,使其尽量保留完整的原有信息的同时彼此不相关,适用于对相关性较强的指标赋
图2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网络坚强度评估指标体系
权[13]。因此,对二级指标值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主成分,进而得到一级指标值[14],具体计算步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