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近期我国天然气供需形势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有报道称,因为部分“煤改气”未能及时完工等问题,导致部分群众冬季采暖受到了影响,请问对此国家采取了哪些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的措施?现在情况如何?
孟玮:
我很愿意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这也是最近一个时期社会各方面都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保持快速增长,1-11月份,全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0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9%,其中,国内生产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5%。进口天然气817亿立方米,增长28.9%。因工业生产、燃气发电、化工等领域用气需求较快增长,加上“煤改气”需求增量较大,天然气消费量呈现两位数增长,比上年增速快12个百分点,比前五年平均增速高8个多百分点。
入冬以来,受北方地区取暖需求增加,以及部分气源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资源保障压力持续加大。为缓解供需紧张状况,针对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我委和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增供保供措施,建立联合监测调度机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按照相关要求,协调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主要供气企业多方采取措施,增加天然气供应,保障民生需求。
一是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增加产量。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加快天然气产能建设及地面配套工程投产,尽最大努力挖掘气田增产能力。组织上游气田满负荷生产,12月份已实现增产370万立方米/日。在此基础上,明年1月份全国再增产约330万立方米/日。
二是进一步落实LNG现货采购。今冬明春采暖季原计划采购进口LNG共248船,合气量245亿立方米,日均供气1.62亿立方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安排到港接卸时间,增采39船进口LNG,增加资源供应约35亿立方米,日均增加供气2000万立方米左右。
三是有序开展资源互济,实现“南气北调”。在天津、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通过油气企业之间资源互换,增加北方取暖地区天然气供应。12月以来,已在不同企业间通过资源置换调剂近1400万立方米/日,预计近日可进一步增至1900万立方米/日左右。
四是充分挖掘能源品种替代潜力。12月8日,与环保部协商,经北京市政府同意,启动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应急备用机组,置换出天然气200万立方米/日。同时,组织地方和电力企业适量压减燃气发电机组用气,较12月初压减发电用气800万立方米/日。合计已落实置换天然气使用1000万立方米/日。
五是充分发挥储备天然气调节作用。保持各大储气库持续满负荷采气,采气量接近8000万立方米/日,同比增长30%以上。启动金坛储气库应急采气。
六是发挥非居民大用户的调峰作用。优先压减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企业系统内部炼厂、油田热采、LNG液化厂用气,增加对社会的资源供应;适量压减直供化工、甲醇、LNG液化厂、化肥等非居民用气1500万立方米/日,确保民生用气不受影响。
在用气高峰时段资源供给难以同时满足民生和工业需求的情况下,我委和国家能源局会同相关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保障民生用气放在首位。第一,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将加强衔接,支持企业进一步实施争取进口、增产增供、互换资源等措施。第二,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居民供暖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宜油则油,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煤改电”“煤改气”没到位的允许使用煤炭取暖,全力保证煤炭资源供应,保证燃煤供热机组正常运行。有条件的尽可能做好洁净煤供应工作。目前不具备条件的要尊重当地群众的取暖习惯,以确保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第三,“煤改气”到位的要确保供气,包括提前和超出原有改造计划已实施改造的新增用户,也包括之前因种种原因尚未落实供气合同的用户,只要是民生采暖用气,都将确保供应,供气有缺口的地方要认真落实“压非保民”方案。也就是说,只要是民生用气,无论是合同内还是合同外,都要无条件予以保障。同时,各地要确保用气用电安全,尤其是农村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北方地区冬季采暖带动消费激增,用气量是夏季的3.5倍,部分省区市甚至更高,季节峰谷差很大。高峰时期,为了更好的确保民生用气,将适度压减工业用气。针对近期情况,有关供气企业已与直供大工业用户、城市燃气企业对接,根据保民生需要,启动和实施应急预案。希望参与调峰的非居民用户特别是工业用户能给予理解和支持。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
发言人刚才提到,发改委印发了《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请问《规范》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活动有何影响?将采取哪些措施切实发挥《行为规范》的指引作用?谢谢。
孟玮:
谢谢你的问题。我刚才介绍到《规范》时也提到,民营企业是境外投资的重要主体,这个主体不仅是决策主体,也是执行主体和责任主体。国家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我们在系统梳理近年来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案例的基础上,编制了这个《行为规范》,就是希望为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提供一个指引,帮助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活动中认识风险、防范风险、提升防控风险的能力,同时促进我国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
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目前,我委也正在会同国资委等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争取尽快发布。
关于您关心的怎么样抓好落实的问题,我想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做好指导协调。企业境外投资活动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和单位,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驻外使领馆、行业组织等,各单位将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做好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指导协调工作。二是强化服务保障。按照“放管服”要求进一步的加大力度,简化办事手续,优化办事流程,为符合条件“走出去”的企业,使他们“走出去”更加的便利。三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刚才也介绍了,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刚刚建立了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信用机制,下一步要把这一机制用好,进一步健全有关信用记录和黑名单制度,通过信用体系的完善,为境外投资经营活动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谢谢。
中国矿业报记者:
近期我们也注意到,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印发了一个《鼓励推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下一步我们会有哪些鼓励性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和鼓励石化产业绿色产能逐步替代和淘汰落后产能?谢谢。
孟玮:
实际上,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工,我们身着的色彩鲜艳的衣服,装修用的油漆、玻璃、塑料这些材料,甚至婴儿用的尿不湿都是化工产品,所以确实也没有必要“谈化工色变”。
我们提出,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不仅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人们对于生态环保要求逐步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全球石化产业进入深刻调整期,不断提升我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大力发展绿色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键要把住两个“关口”、突出两个“强化”:
两个“关口”,首先是把住“标准关”。抓紧制定实施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系列标准体系,适时将石化产业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纳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及时将相关石化产品纳入统一的绿色产品名录,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加贴统一的绿色产品标识。通过强化标准引领,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引导创造绿色产能。
二是把住“检查关”。依法依规淘汰能耗和排放不达标、安全水平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处置,将严重违反产业政策和污染排放标准的企业纳入失信企业“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让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装备无处藏身。
两个“强化: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就是要突破一批绿色制造、末端治理、能量系统优化等核心技术瓶颈,树立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创新平台、战略联盟、示范基地,凝聚一批一流的创新人才,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就是要发挥政策对绿色发展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的支持力度,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等方面依法依规建立绿色通道。探索建立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搭建企业污染排放、环境违法违规记录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绿色信用体系。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绿色发展水平。
总之,要让老百姓逐步了解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需要各方面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发布产业动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也希望媒体朋友帮助我们传播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同时,继续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中国改革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航空枢纽的,我注意到,近日发改委印发了《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要建设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我的问题是,这个机场群建成之后,与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比,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孟玮:
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直接服务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与世界一流航空枢纽相比,主要优势可以用“综合保障能力”和“综合交通枢纽”这12个字概括。
关于“综合保障能力”。也就是通过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优化首都机场航线结构,完善首都机场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北京地区民航运输保障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改扩建天津滨海机场,建设我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显著增强天津滨海机场区域枢纽作用;通过改扩建石家庄正定机场,充分发挥正定机场比较优势,显著增强其对周边的集聚辐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京津冀三省市航空枢纽协作机制,推进三地机场协同运行和联合管理,从而全面提升京津冀民用航空机场的综合保障能力。
关于“综合交通枢纽”。也就是在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同时,通过加强京津冀地区民用运输机场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和融合,加快实现主要机场之间以及与周边重要城镇和功能区通过轨道交通快速连接,打造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推动空铁联程联运发展,从而全面提升空地一体化发展水平。
到2020年,北京新机场建成投入使用,北京“双枢纽”机场与天津机场、石家庄机场实现与轨道交通等有效衔接,初步形成统一管理、差异化发展的格局,京津冀机场群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智能化水平、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30年,将打造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空铁联运、协同发展的世界级机场群。
经济参考报记者:
近年来,我们PPP项目落地速度加快,我们看到,国有企业PPP项目比较多,相对来说,民营企业的PPP项目较少,在您看来,目前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还存在哪些障碍?未来我们是否会有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提升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能力,谢谢。
孟玮:
谢谢你的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努力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规范有序推进PPP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1—10月,PPP项目较为集中的公共设施、水利和环境管理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4.5%,比整体民间投资增速高18.7个百分点。
但确如你所说,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仍然存在一些障碍。比如,一些垄断行业市场开放度不高,部分地方对民间投资提供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一些项目投资回报机制不清晰、回报预期不稳定、回报率偏低,对民间资本缺乏吸引力。一些新上项目征地拆迁难度大,报建审批手续多、时间长,民营企业独立完成这些前期工作困难较大。一些民营企业在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等方面缺乏市场竞争优势。据市场机构统计,2014年以来已公示中标人的5718个PPP项目中,国有企业中标PPP项目个数占比约为53.5%,中标金额约占75.9%;而民营企业中标项目个数约占46.5%,中标金额约占24.1%。
为激发民间投资有效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委刚刚印发了《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指导意见》,从分类施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科学合理设定社会资本方选择标准,依法签订规范、有效、全面的PPP项目合同,加大民间资本PPP项目融资支持力度等10个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PPP项目,不断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中国经贸导刊:
您刚才提到,11月22号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产权保护工作,社会上对此也是高度关注,我们知道,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产权保护文件已有一年之久,请问这一年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关于加强产权保护方面,将从哪些方面着力?谢谢。
孟玮:
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去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对产权保护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意见》出台一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加强对落实工作的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意见,制订配套政策,强化宣传引导,产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立法方面,全国人大法工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涉产权法律立改废工作。民法典编纂工作迈出重要步伐,已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专门对“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作出规定。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增加了“权益保护”专章,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执法方面,公安机关进一步规范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办理,深化受案立案制度改革,在办理经济领域案件时能够更加自觉遵循“疑罪从无”的原则,自觉防范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不少省份出台了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配套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办案中查封、扣押、冻结以及处置涉案财物等工作。
司法方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出台了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实施意见,河南省等地方法院系统还开展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通过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种审判及执行活动,依法明确产权归属,制裁各类侵犯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利用公权力侵犯私有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国务院印发实施新形势下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有关部门出台严格专利保护的若干意见、推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将知识产权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并开展联合惩戒。深入开展“护航”“雷霆”“闪电”“剑网”“清风”“龙腾”等专项行动。建立收集假冒产品来源地信息工作机制,截至今年9月底,共采集数据128.7万条。今年1—10月,全国商标注册申请量同比增长48.55%,全国软件版权登记量同比增长90.36%。
一年来,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成效逐渐突显,稳定了社会预期,提振了市场信心,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增强了创新创业活力,对促进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各有关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抓好产权保护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地实施,加快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营造公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我委将持续加强对产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跟踪督促,定期开展工作调度,逐项跟踪抓落实,确保各项举措真正落地、见到实效。
中国日报记者:
想问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个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波恩闭幕,中国、加拿大总理在年度对话上签署了一个中加的联合声明,想问一下,在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后,这个声明传递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孟玮:
谢谢你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关心。联合国气候变化波恩会议11月6日至18日在德国波恩举行。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波恩会议顺利地完成了各项议程,达成了名为“斐济实施动力”的决定,对《巴黎协定》实施后续谈判、2018年促进性对话设计以及落实2020年前承诺和行动等三项核心内容作出安排。此外,会议还就资金、损失和损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性别平等、土著群体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等议题,通过一系列决定,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代表团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指示精神,会前向公约秘书处提出重点议题的“中国方案”,会议期间积极建设性参与各议题谈判,主动为主席国和秘书处出谋划策,努力推动不同集团相向而行、达成共识,为大会最终取得成功发挥了积极建设性作用,获得各方高度认可。
《中国—加拿大气候变化和清洁增长联合声明》,是两国首次就气候变化和清洁增长相关领域发表联合声明,展示了两国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与各方一道推进《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的决心,传递了双方致力于加强相关领域政策交流和务实合作的积极信号。《联合声明》为两国持续深化合作提供了指引,为建设中加战略伙伴关系注入了正能量,对国际社会携手推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双方将共同探索落实《声明》的具体举措,不断拓展丰富合作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