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甘河工业园区电力需求情况
3.1甘河园区历史负荷发展情况
甘河工业园区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供电项目共计22个,总报装容量约5087MVA;35kV及以下项目由园区内3座110kV公网变供电,其中贾尔变负荷约10MW,甘河滩变负荷约818MW,元山变负荷约30MW。
3.2甘河园区新增负荷情况
据调查,园区新增际华铁合金项目、青海盐湖化工一体化项目等9家用户负荷,其中“十三五”期间预计全部投产且达到满负荷生产,总计增加负荷约2325MW。
3.3用电量预测
根据目前掌握大用户用电意向,并综合考虑各用户建设、开工、投运、生产工艺、利用小时数等多方面因素,对供电负荷及用电量进行了预测。
2016年甘河工业园区330kV供电项目用电量为101.7亿kW˙h;110kV及以下供电项目用电量为46.8亿kW˙h。
2017年甘河工业园区330kV供电项目用电量约为109.9亿kW˙h;110kV及以下供电项目用电量约为71.2亿kW˙h。
2020年甘河工业园区330kV供电项目用电量达到189.3亿kW˙h;110kV及以下供电项目用电量达到142.5亿kW˙h。
2025年甘河工业园区330kV供电项目用电量预计达到347.5亿kW˙h;110kV及以下供电项目用电量预计达到143.7亿kW˙h。
3.4甘河工业园负荷特性分析
甘河工业园区内110kV及以上供电项目主要以电解铝、有色金属加工、硅铁、碳化硅、电石、化工等高载能负荷为主。此类项目用电负荷较大,年利用小时数高,生产时负荷波动很小,且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同时,还具有建设周期短,受市场影响大,产能随市场价格波动变化很大,电价承受能力差的特点。
四、甘河园区需变电容量及建设增量配电网的可行性分析
4.1结果分析
甘河工业园区目前有3座330kV公网变,即330kV大石门变、330kV康城变,330kV南朔变,均为园区内110kV及以下负荷供电。根据园区内各项目发展规划,对园区内110kV及以下供电容量进行分析,需变电容量分析具体见表1。
由表1分析可知,2016年~2019年甘河工业园区现有330kV变电站满足园区内负荷供电需求。2020年开始,甘河工业园区容载比偏低,变电容量出现缺额,缺额容量为1005.6MVA,至2025年地区缺额容量达到1271.2MVA,建议2020年新建330kV变电站,以满足甘河工业园区负荷的供电需求。
4.2建设甘河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基础条件及可行性
4.2.1建设甘河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基础条件
第一,配电网相对独立,符合改革要求。园区内除少部分公用设施外,均为工业项目,其供电线路及变电站均有用户自主建设,目前该区域330kV用户变4座,110kV用户变21座,35kV用户站8座。独立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供需和电价矛盾较为突出,符合开展增量配电业务,也符合青海省深化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第二,电力富余,易于市场化体系建立。园区内已建有汉东火电厂(2×660MW),目前,由于受西宁—日月山地区短路电流超标制约只有一台机组并网运行,利用小时数较低。随着2017年西宁—日月山电磁解环工程的实施完成,电磁解环后短路电流得到有效缓解,汉东火电厂的出力可有效释放,电力供应富余。
第三,园区经济增长较快,电力需求空间大。甘河工业园区是全省重点建设的“园区”之一。且作为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化工产业基地,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快,电力需求侧市场增长空间大,电力供需平衡市场化调节作用显著。
第四,区域电力系统可复制性较强,易于政策推广。目前,青海省内各工业园区电力运营模式基本一致,适宜电体制改革政策推广,甘河园区增量配网建设可为其他园区进一步发展增量配电网业务提供示范和经验。
4.2.2发展增量配电网的可行性
目前,园区电解铝企业目录用电价格较高,根据用户享受让利的承担方式,发电企业、电网企业、财政将分别按比例承担电价。据测算,新增配电网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为财政补贴减负0.72亿元,为电网企业减负0.84亿元,政府财政及电网企业可新增收益0.69亿元,同时为园区企业让利0.08元/kW˙h,将有效地帮扶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根据青海省深化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以外的存量配电资产视同增量配电业务,按照实际覆盖范围划分配电区域。甘河工业园内区域各用户现有的供电线路、用户站可视为增量配电业务,因此,可整合现有园区内现有的用户配电资产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配售电公司组成新的售电公司。可将新增用户的供电纳入配售电公司,由售电公司负责建设供电网络,给用户提供供电服务等。
综上,建设园区新增配网、形成区域内相对独立的物理局域网,实现质优价廉的电能价格局域网是可行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