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今年初,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项目出炉,标志着多能互补的序幕拉开。预计在“十三五”时期,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将稳步推进,并进一步优化能源系统,通过联产联供、互补集成的方式提高整体效率及降低成本。可见,多能互补市场方兴未艾。
多能互补的概念与特征
多能互补是一种能源政策,目的是按照不同资源条件和用能对象,采取多种能源互相补充,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合理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制订的能源政策,要求逐步改变单一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尽可能开发利用其他能源资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的合理利用,特别是要不断增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如水电、太阳能、风能等的开发利用。
根据多能互补的两种集成模式,不难看出多能互补是以往分布式能源以及综合能源基地等概念的细化。一是通过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建设,促进新增清洁能源项目的扩张,二是通过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建设,协调现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优化存量效率。
多能互补在实施上,与能源微网系统、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等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具有环保性、经济性、安全可靠性、独立性、灵活性等特点。
多能互补的特性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多能互补市场报告》
多能互补发展规模及类型
自提出多能互补后,中央收到地方申报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超过500个,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入选项目共计23个,可见多能互补热情之高涨。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面向终端用户电、热、冷、气等多种用能需求,因地制宜、统筹开发、互补利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布局建设一体化集成供能基础设施,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
二是利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组合优势,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建设运行。从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项目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方面,数量为17个,占比73.91%。
中国第一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类型结构(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多能互补市场报告》
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还是分布在传统的能源大省。排名第一的是山西省,首批共有5个项目入选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其次是河北省,数量达到4个。
中国第一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地区分布(单位:个)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多能互补市场报告》
多能互补发展趋势预测
首先,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以综合能源效率最大化,热、电、冷等负荷就地平衡调节,供能经济合理具有市场竞争力为主要目标;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以优化存量为主,着重解决区域弃风、弃光、弃水问题。
其次,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系统集成、优化运行等相关技术研发,推动技术进步和装备制造能力升级。示范项目应优先采用自主技术装备,对于自主化水平高的项目优先审批和安排。
最后,积极推进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示范工程、能源基地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建设,将产业示范与管理体制、市场建设、价格机制等改革试点工作相结合,探索有利于推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大规模发展的有效模式,在试点基础上积极推广应用。
相关阅读: